著名的中国历史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是晋国赵氏被陷害灭亡,赵武复兴赵氏的故事。它被改编成著名的小说、戏剧和电影《赵氏孤儿》。
《史记》版本
[img]551423[/img]
晋国大夫赵盾世族三年(前597年)被屠岸贾陷害灭门。
当时赵盾病逝,其子赵朔、弟弟赵同、赵括、赵颖全部被杀。只有赵朔的妻子庄姬是晋成公的妹妹,逃进宫中幸免于难。后来庄姬把遗腹赵武生在宫中,逃过屠岸贾的搜查。由于怕屠岸贾再搜,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让程婴告诉屠岸贾,取而代之的是赵武,并牺牲了自己。韩厥告诉晋景公,赵武被程婴抚养到15岁。晋景公下令,赵武和程颖拜诸将,反击屠岸贾,摧毁屠岸氏族,恢复赵家的田园和财产。赵武长大后,程婴为了向救孤中死去的故人报告此事,不顾赵武的哭泣,也自杀了。这是《史记·赵世家》中著名的赵氏孤儿故事。
《左传》版本
[img]551424[/img]
《左传》中没有记载屠岸贾参与此事,赵孤的罪魁祸首是赵武的母亲、赵朔的遗孀庄姬(左传杜预注:庄姬,晋成公的女儿)。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齐私通,赵婴齐被赵同、赵括驱逐到齐国。前583年,赵庄姬、栾氏(栾书)、(英凯)诬陷赵同、赵括谋反,共同被害。为报答赵朔之恩,韩厥向晋景公推荐赵庄姬和赵朔的儿子赵武继承赵氏家族。
《左传》与《史记·赵世家》的区别:
赵朔、赵婴齐没有被杀。
赵庄姬不是受害者,而是受害者。
没有赵孤儿关于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的核心故事。
评论
《史记·赵氏家族》中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是根据战国时期赵氏的史料编写的。许多古今学者认为这些史料是不真实的,这是赵国王避免祖先“下宫难”的污点,编造了屠岸贾的人物。《左传》的记载可以反映事情的真相。其中一个旁证是,赵同和赵括在前597年至前583年之间有活动记录。他们应该在前583年死去,但这是《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赵武复仇之年。如果史记是真的,赵同和赵括死后,赵武是母亲和胎儿,不可能复仇。
赵毅和其他学者认为,《史记》中的“赵孤儿”是一个虚构的例子。经过仔细研究,清朝历史学家赵毅指出:“屠岸贾的事,出于胡说八道,迂回于遮盖,荒谬不足。”《史记》的家庭更喜欢《左传记》和《普通话》,只有这件事不需要两本书,而是不同的说法。”
赵氏孤儿的历史原型是什么?介绍了下宫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