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乾隆,
雍正开设了尚书房,然后改为上书房。其实是“皇家子弟学校”,位于乾清门左侧,非常方便老师和家长亲切交流。清朝历史学家赵毅的《屋檐曝光杂记》记载,五更天的时候,所有官员都没有上朝,杂务也在稀稀拉拉地走着,王子已经开始上学了。其中,李鸿特别勤奋聪明。他可以每天早点背完老师讲的文章,然后提前放学。
[img]551226[/img]
老师朱轼对此有一些看法,问:“你为什么不留下来预习明天的作业?”洪力不这么认为。第二天,朱轼劝道:“另外两个哥哥还没完成作业,你不妨多陪陪读书。”洪力觉得有道理,开始主动留在课堂上,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弘历偶尔会叛逆。当他拒绝接受纪律时,他向雍正抱怨。雍正对朱轼说:“不管你教不教,他都是王子。为什么对他这么严格?”朱轼平静地说:“如果你把他教好,将来可能会有很多像尧舜这样的明君,否则他就会成为杰和周的流浪者。”弘历震惊了,学习也越来越勤奋。
弘历一直尊敬传道授业的老师,即使他是皇帝。乾隆南巡宿迁,想拜访退休教师徐用锡。当皇家历史报道时,徐用锡想起自己因为乾隆的顽皮行为而受到体罚,吓出了一身冷汗。由于担心他会报复,他命令他的家人戴上麻戴孝,并谎称他死于暴病。乾隆听后悲痛欲绝,坚持前来祭拜。徐用锡躺在灵榻上,越想越心虚——如果皇帝真的崇拜,就没有转身的余地,不死就得死!于是他忙着爬起来,跪在乾隆面前请罪。乾隆听到原因后笑了,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夸他治学好,君臣共叙旧情。
[img]551227[/img]
轮到乾隆当家长的时候,他也很重视王子和孙子的学习,但还是时不时的逃课。例如,四哥永玉以“拜神”为由逃课一天。乾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把戏,骂道:“拜神只是一个早晨。你能失去一天的家庭作业吗?还有一次,八哥永璇擅自离校,溜回宫园玩了一天。他甚至无法弥补逃课的正当借口。他非常生气,乾隆咬紧牙关,责骂他。他觉得这还不够。他亲自修改并抄写了一份校规,贴在书房的墙上警告所有王子。
更严重的逃课事件是在乾隆54年(1789年),78岁的乾隆突然感兴趣,阅读了研究的出勤记录,发现所有的王子和孙子都连续七天没有上课。虽然当时的“皇家教育”表面上充满了活力,但事实上,强烈的厌学情绪早在王子和孙子之间就蔓延开来了,他们逃课不是一两天,只是这次碰巧击中了枪口。
乾隆怒不可遏,问王子、皇孙为何逃课,结果他们给出了“下雨”的理由。乾隆气得嘴都歪了。这时,十七哥永林委屈地说:“其实我们每天都来上课,但是老师往往不在,我们就分开了。“锅被扔到了“皇家校长”刘勇身上。面对乾隆愤怒的问题,他吞吞吐吐地说:“老师们还有其他生意要忙,一时不在乎教学。乾隆一针见血地回答:“我特意让你们当闲职,能有多忙?”
[img]551228[/img]
骂完老师,乾隆回头批评王子和孙子。“老师没来,你不会主动请吗?你不会向我报告吗?很明显,就是趁机偷懒!”
后来,刘勇以“玩忽职守”的罪名被降为侍郎,其他汉族教师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满族教师并不那么容易——内阁学士达春不仅被解雇,而且还被解雇了40个董事会,场景很糟糕。
为什么乾隆惩罚了老师刘勇,因为皇子和孙子没有去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