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孙膑是著名的军事家。生卒年未知,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胡城人),吴国将领孙武的后代。据说他十几岁的时候和庞涓同师在名高鬼谷子。庞涓是魏惠王将军。他因嫉妒孙膑的才华而欺骗魏国,并给予彬刑(割膝骨),因此被称为孙膑。后来,齐威王在将军田忌的推荐下,秘密将齐使者带回齐国,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使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在作战中,他运用避实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术,为古往今来的兵家效力。孙斌及其弟子撰写的《孙斌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img]550174[/img]
魏惠王也像秦孝公一样,想找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很多钱来吸引世界上的英雄。庞涓来求见,告诉他一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很高兴,就拜庞涓为将军。庞涓真的有点本事。他每天练兵马,先从附近的几个小把手开始,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后来连齐国也打败了他。从那时起,魏惠王就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一个伟大的能人。但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他的技能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将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孙子兵法的祖传。
魏惠王也听说过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谈起孙膑。庞涓派人邀请孙膑和他一起在魏国工作。庞涓怎么知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很生气,把孙膑犯了罪,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把他的两块膝盖骨挖了出来。幸运的是,齐国的一位使臣访问了魏国,偷偷地救了孙膑,带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将军,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在改革图强。和孙膑谈兵法后,他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img]550175[/img]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包围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助。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将军,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一个受过惩罚的残疾人。当我成为一名将军时,我会笑。王者请拜田大夫为将军。齐威王拜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派兵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帐篷车里,帮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用精锐的兵力攻击赵国,国内大部分都是老弱残兵,很空虚。我们不妨攻打魏国大梁。庞涓听了,一定要放弃邯郸,跑回去。我们在半路上等着,迎头痛击他,准能打败他。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去做。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突然听说齐国打大梁,立即命令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的地方,正与齐国兵马相遇。两下里一开战,庞涓大败。齐军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孙膑的真名是什么?谁把他的腿弄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