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战国卫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的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例如,晋楚等大国吞并了几十个弱小的诸侯国。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了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从而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在战国时期,秦、楚、齐、燕、魏、韩、赵被称为“战国七雄”。值得注意的是,卫国仍然存在于战国时期。而且,战国时期,商鞅、吴起、吕不韦、荆轲等人才也诞生在卫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才济济的卫国不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img]548605[/img]
一
@ 根据《史记》、《战国策》、据《左传》等史料记载,卫国作为周朝的诸侯国,定都朝歌,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九子康叔封。因此,像鲁国、郑国、晋国、曹国、燕国等诸侯国一样,卫国也是姬姓诸侯国。在西周和春秋初期,卫国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诸侯国。其巅峰时期大致位于河南鹤壁、安阳、濮阳、邯郸、邢台、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卫国在卫武公时一度强大,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卫武公曾出兵帮助平戎。此外,卫武公还勤王有功,晋升公爵。
[img]548606[/img]
二
然而,自春秋中期以来,卫国逐渐衰落。战国时期,卫国已成为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小国。换句话说,卫国之并没有在战国时期与秦、楚、齐、燕、魏、韩、赵等诸侯国平起平坐,因为它早在春秋时期就衰落了。值得注意的是,卫国的衰落与郑国相似,与自身内乱直接相关。据史料记载,卫桓公在位时,州号召杀君自立,而上卿石头与陈侯共谋,使医生右宰丑吃饭,因杀州号召于濮。因此,迎立卫桓公弟晋,是为卫宣公。之后,卫懿公喜欢养鹤,又骄傲又霸气,终于被翟人入侵杀害。
三
等到卫文公和卫成公时期,本来希望通过休养生息来增强卫国的国力。然而,晋文公重耳卫文公当年的粗鲁和卫成公现在的不帮助,在处理了宋朝的事件后,发兵讨伐卫国,卫成公逃到陈,元为国君。晋文公重耳称霸后,晋楚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卫国和郑国、宋国等诸侯国一样,在长期战争中衰落。此外,在晋国、齐国、楚国等大国的存在中,卫国也很难有扩大领土的空间。所以,问题来了,在三家分晋后的战国时期,卫国诞生了商鞅、吴起、吕不韦等人才,为什么还没有强起来呢?
[img]548607[/img]
四
@ 在我看来,卫国和鲁国一样,虽然诞生了很多人才,但这些人才在自己的国家几乎不重要,而是促进了其他诸侯国的实力。就商鞅而言,秦国实施了“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世界奠定了基础。而吕不韦则是秦国的宰相,也帮助秦国削弱山东六国。至于著名将军吴起,他在魏国训练了精锐的魏武卒,在楚国开展了“吴起变法”,促进了魏楚的实力。值得注意的是,魏国强大后,几乎摧毁了卫国,促使卫国成为魏国的封君之地。总的来说,由于上述原因,卫国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战国时期卫国人才济济 为什么卫国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