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商纣王的17万军队被周武王的5万联军击败,商纣王最终自焚而死。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代儒家文化的渲染,牧野之战成为武王伐周的正义之战。有道之君伐无道之君,周武王万古留芳,商纣王却臭了万年。
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几代历史学家的演绎,历史的真相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据说纣王无道,无非是说他军国主义,攻打东南夷,嗜杀成性,好战斗狠,大兴土木,沉迷于酒色,没有仁德加于人民。
[img]548535[/img]
据说武王有道,无非是说他实行仁政,与周边夷族和谐共处,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强大,人民群众支持。
有道与无道只有一个字的区别,相互转变只有一个想法。
史料 据《逸周书.世俘》记载,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取得了全胜
,他率领的伐纣联军长期屠杀,杀害了18万商人。在那个人口稀少的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令人发指的。
此外,他还允许周人在商人的土地上大肆狩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仅以武王的名义就被猎杀了1万多头,掠夺了大量珠宝和财产,仅佩玉就达到了18万元。
这是武王的仁德吗?
这必须回到中国的老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要你成为国王,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即使你犯了不可原谅的罪,你也可以轻描淡写地跳过它。有时候,历史是如此无情。
假如牧野之战的王者是商纣王,我想,那就是另一番说辞。
[img]548536[/img]
为什么商纣王17万大军输给了只有5万联军的周武王? 这个问题困扰了世界3000多年,但还没有定论。
有些人认为武王的车战军团摧毁了殷周军队。历史记载了这一说法,但并不可靠。在冷兵器时代,武器的改进只能成为一种小的外力。当然,在现代战争时代,这是另一件事。
有人认为武王有道,纣王无道。虽然民心很重要,但还是比较空虚。光靠道德就能打赢战争吗?
有人认为,商纣王军虽然号称17万,但大多是临时强征的奴隶和平民,战斗力远不如训练有素的周军。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直系军团,战斗力非常强大,否则不可能威慑东南各夷。
事实上,武王能挫败商纣王,靠的是三代经营,是周人经营数百年的结果,牧野之战只是最后的决战。
孔子曾经说过:“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有二,以服务殷。”
[img]548537[/img]
这意味着说到周文王时期,如果世界上有三分,周文王已经占了两分,但他仍然勤勤恳恳地为商周王服务,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可见周人当时的实力有多强。
三分天下,周文王占据了第二位,并非空洞。早在牧野战争之前,经过三代周人的努力(周太王姬、周王姬、周文王姬昌),周文王时期就完成了对殷商的三面包圈。
你甚至可以说牧野之战是一场计划已久的战争,这并不过分。
北面的战线是经过中北路,进入陕西中北部,穿越黄河,经过吕梁山,进入晋中。进入晋中,北可以经过娘子关北,进入燕山周边地区,南可以下中条山,进入河南中部,东可以出太行山,进入齐鲁。
南战线是从蓝田、经武关、越秦岭进入河南南阳地区,北上洛阳,南下随枣,东出淮河一线。
在东方战线上,周人的势力已经进入洛阳盆地,为后来的孟津会盟提供了基础,可以有效打击郑州和安阳的商业中心地区。
[img]548538[/img]
战略上,三线的共同攻击基本完成了商人腹心区的三面包围圈。
面对如此有利的局面,文王姬昌很容易想灭商纣,但为什么他愿意被商纣王囚禁和羞辱呢?
这就是文王的聪明之处。即使纣王无道无庸,也不能落下不忠不义的谋反罪。无非是想绝大家的口,为以后儿子武王伐周找借口。
我只能说,普通人无法理解政治家的思想。
在牧野之战中,武王能够克商,摧毁纣王17万军队,奠定800年的基础,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实力说明了一切。
为什么商纣王的军队在牧野战中如此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