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老秦,共赴国难,勇敢的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这是电视剧《大秦帝国》的主题曲。
的确,战国末年,秦灭六国时,是一支霸气冲天的军队,是一群雄心勃勃的人。但仅仅15年后,秦末为什么战无不胜的军队和那些视死如归的人消失了?
先来看看当年秦国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
[img]547703[/img]
毫无疑问,秦国的战斗力很强,得益于当年秦国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军功奖励制度。这种军功奖励制度被称为“20级军功爵位制”。据《商君书·国内》和《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这种“20级军功爵位制”从第一级到第二十级依次包括:公士、上造、发夹、不更、医生、官方医生、公共医生、公共乘务员、五大医生、左舒长、右舒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
根据这一军事功绩制度,只要士兵在战场上拼命战斗,就很容易取得成就。例如,第一级“公士”,只要杀死敌人的“甲士”,获得“甲士”的第一级,就可以获得“公士”的头衔。然后士兵们就可以拥有“一片土地,一个房子和一个仆人”。
拥有不同的爵位,不仅可以获得不同的奖励,还可以在军队里吃不同的食物。@ 在战场上,秦国的士兵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杀死敌人。目标很明确,成就感很高。
然而,在秦朝成立至灭亡的15年里,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img]547704[/img]
首先,虽然“20级军功爵位制”仍然存在,但它基本上不起作用。在过去的15年里,战争基本上很少。没有战争,就不可能建立军事成就。这15年只是一代人的时间。换句话说,这一代人基本上没有任何军事成就。
这一代人没有军事成就,但他们没有在自己的田野里生活和工作。此时,秦朝建设了阿旁宫、长城、秦直道等大型项目。做这些建筑工作,主要是这些刚长大的年轻人,几乎是免费的,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战争成就。
不仅如此,由于秦朝的惩罚非常严厉,参与这些免费劳动的不仅是普通农民的孩子,而且大多数都是刑事徒弟。事实上,刑事徒弟也可能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但一件小事,他们的头衔被夺走,但也被罚款进行劳动转型。可以说,他们基本上很生气,但也只能忍受在肚子里,不敢说。
为了逃避秦朝的严厉惩罚,许多人经常逃跑。但是没有地方可去,所以我不得不跑到深山和森林里当强盗。《史记》记载,当时“满山都是土匪”。
可以说,秦末的秦朝人,包括“老秦人”,与秦时期的秦人完全不同。
[img]547705[/img]
当秦末农民起义爆发,诸侯并起时,其实一开始秦朝士兵在军功激励制度下的战斗力还是相当惊人的。陈胜吴广农民军和六国诸侯军队都打不赢秦朝军队。但后来巨鹿一战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张邯在没有征得士兵同意的情况下,怕自己被赵高加害,投降了项羽。项羽投降后,项羽活埋秦军(主要是“老秦人”)20万人。可以说,这些人在获得军事成就之前,情况发生了变化。
后来刘邦攻入咸阳后,约了三章,极大地动摇了老秦人的心理。很多人不太了解刘邦的“约三章”,认为刘邦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军队骚扰人民。事实并非如此。相反,秦朝复杂严厉的刑罚被减少到只剩下“三章”,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在那个时候,人们,即使是“纠正老秦人”,是愿意在秦朝的严刑重法下立军功,还是愿意享受自由生活?他们必须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而后来,项羽、刘邦等实施了分封制。这种分封制的吸引力肯定远远超过了严刑重法下的秦朝军功爵位制。
就这样,即使当时有“纠正老秦人”,也被刘邦、项羽、秦朝自身从正反两方面瓦解。
(参考资料:《商君书·境内》《汉书·百官公卿表》《史记》
共赴国难,共赴国难 秦朝灭亡时,老秦人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