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真正了解“三元及第”?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科举考试以第一人为“元”,乡试第一人称为解元;会议第一人称为会议元;宫殿考试第一人称为状元。三元和第一人是指科举时期的乡村考试、会议考试和宫殿考试。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经过改革,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最正式的科举程序。以清朝为例,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镇考试、会议考试和宫殿考试。
[img]544758[/img]
乡村考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大比。由于秋季举行,又称秋季考试,想参加秋季考试的人需要先通过儿童考试,参加儿童考试的人称为“儿童”,通过考试后称为学生,也称为乡村学生,通常称为学者。成为一名学者可以参加乡村考试,通过乡村考试后称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会试一般在礼部举行,也叫春天。参加会议的是通过乡试的举人,通过会议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宫殿考试是皇帝的主要考试,考试政策问题。参加宫殿考试的是通过会议考试的贡士,通过后称为进士。宫殿考试分为三级录取,第一级给予进士和第一级,第二级给予进士,第三级给予进士。第一名录取三名,第一名冠军,第二名榜首,第三名探索花。
乡试、会试、殿试均获得第一名,即连续考取解元、会元、状元,又称“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
[img]544759[/img]
三元和第一人是谁?
至少有16人在中国历史上获得了“三元及第”荣誉。
唐
河北定州人崔元翰(公元729-795年)
张又新深州陆泽人(未知生卒)
武义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工正书,长庆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写唐张成碑,为其画。《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记录》。政府被选为解头,第一个是头,宏语是头,时号武氏三头,生死不明。历史上很少有人和事被记录下来,但这个人确实是“连中三元”。我在这里纠正他的名字。
两宋
蔡州汝阳人孙何(公元9611004年)
王曾山东益都人(公元978-1038年)
宋湘湖北安陆人(公元996-1069年)
安徽合肥人杨置(公元1014年1042年)
冯京广西宜州龙水人(1021-1094年)
王岩老山东临清人(公元1061年明经第一)
金
河南开封人孟宗献(生卒不明),字友之,虚静居士,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桂未科状元。
元
河北无极人王宗哲(生卒不明)元至正八年左榜状元(1348)。授翰林国史院修编。
[img]544760[/img]
明
安徽贵池黄观(1364-1402)(连中六元)
福建长乐人(1378-1425)李祺。永乐十五年福建解元,永乐十六年会元,冠军。
浙江淳安人(公元1414-1486年)(1435年乡试第一,然后屡试失败,10年后会试第一,然后殿试第一,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来说,尚璐不能称之为“三元和第一”,而应该称之为“独中三元”。)
清
金钱来自江苏苏州(1734-1799)。乾隆辛丑一甲一进士,冠军,授修。28岁时,他通过了县、府、院三次考试的学者考试。乾隆44年乡镇考试第一名解元;1781年,他进入北京参加会议,获得第一名。同年,他在宫廷考试中获得冠军,成为清代第一位连续三元的冠军。
广西临桂人陈继昌(1791-1849)。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出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写。因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名声大振。检查又得第一,因此又被称为“三元及第”。他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个“三元”状元。。
@ 四位“武三元”也出现在历史上。
一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尹峰,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于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抗日战争中多次取得战功。南京“三元巷”今存纪念。
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金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当时人们称他的武术、诗歌和书法为“三绝”。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气质刚刚介绍,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img]544761[/img]
第三,清朝顺治时期,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这个人明末参加了武术家考试,射箭第一,被称为“神射手”,所以人们称赞他为“武术四元”。虽然他出生在一名武士,但他的手不能放下,他的写作风格非常出色,他也被称为文学和武术人才。
第四,清朝乾隆年间,顾林曾申请顺天乡试解元,后连捷为甲徐科会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顾林在世界上数百名贡士中排名第一,中武状元,授予头等侍卫。
[三元和第]是什么意思?谁在历史上获得了这一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