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说:“王子和将军是和平的!”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挑战权力的勇气。只要一个王朝不能赢得人民的心,等待它的结局就必然会被摧毁。人民将站起来反抗,亲自推翻腐朽黑暗的统治。
[img]544418[/img]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农民起义军自发组织起来反抗清朝统治的革命。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魏昌辉、石大开等人领导的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与腐朽黑暗的清政府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01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进入南京,将其改名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随后,东王杨秀清带着两匹兵马,一路北伐到燕京定鼎中原,然后一路西征,取下安徽、湖北、湖南,巩固天京上游,为太平天国积累国力。
[img]544419[/img]
与此同时,曾国藩在湖南衡州发展了一群老农民,组成了湘军,协助清军消灭太平天国。然而,这支军队的数量并不多。朝廷不能支付这么多工资。即使曾国藩担心扩大军队,聪明的女人也很难在没有米饭的情况下做饭。
1854年初,曾国藩在衡州培养了两名水陆师,共有1.7万人。面对百万大师的太平军,曾国藩手中的五六万人显然是蚂蚁摇树。但人们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支只有五六万老农的军队,打败了被称为“百万大师”的太平军,最终被彻底摧毁。
02
说起来,太平军在百万人之多的绝对优势下,输给曾国藩的五六万人的原因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归根结底,原因是“内斗”这个词。第一次内斗是著名的“天京事件”。在这场斗争中,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如杨秀清、魏昌辉、秦日刚和陈成荣相继被杀,太平军没有领导。
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拦截了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彻底失败了他们“征服金陵”的计划。之后,太平军追求胜利,反击湖北,第三次征服武昌。西征的情况很好。1856年4月,石达开击败了南昌郊区樟树镇周凤山率领的湘军陆师,将曾国藩困在南昌孤城。
[img]544420[/img]
与此同时,胡林翼也被牵制在武昌。湘军就像一盘散沙,被分成两个孤立的据点。据说,只要太平军追求胜利,就能活捉到两位湘军领袖曾国藩和胡林翼。出乎意料的是,“天京事件”突然发生在这个关键时刻。1856年9月,天王洪秀全秘密召回魏昌辉,命令他杀死杨秀清。
正是洪秀全的举动让天平军中的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各地将领不再听从中央的调度,为了生存,他们的领土意识日益增强,以保持自己的实力。石达凯的部队也因此事件停止了攻击,太平军撤退,湘军得以保留。
后来,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魏昌辉也相继被杀。在领导太平天国的五大首义王中,只有翼王石达凯能够命令整个太平军。然而,洪秀全并不十分信任石达凯,石达凯年轻而精力充沛,无法容忍洪秀全对他的怀疑。
因此,26岁的石达开负气离开,与洪秀全划清界限。后来,当守将林启荣独自抵抗九江胡林翼和李续宾时,石达凯也袖手旁观,坐在30万军队旁观火灾,导致林启荣败亡,九江失落。这是第二次内斗。
03
石达离开后,太平天国再也没有人能领兵打仗了。清军趁势反击,继续围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这时,洪秀全只能任命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人,但没想到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杨辅清的哥哥杨秀清被杀了。他心里抱怨了很长时间,所以他一再挑衅魏昌辉的哥哥魏军。陈玉成也直接封锁了长江,切断了魏俊渡江投靠李秀成的道路。三方不断摩擦。后来,他们发生了火灾,最终导致了“池州之变”。
[img]544422[/img]
魏军在战友的仇恨和排斥下无路可走,于是选择投降清朝。在安庆保卫战的关键时刻,魏军还给陈玉成放了一把黑枪,切断了东路粮道,使陈玉成战败,安庆陷入了困境。这是第三次内战。
1864年7月,猛将李臣典冲破太平门,部队一路向天京逼迫。天京即将坠落,太平天国将军李世贤和王海洋拥有20万军队,但他们从未来过支援。相反,他们转向广东和福建的交界处,继续与清军作战。1865年8月,李世贤穿着和尚,趁夜前行,迅速到达嘉应州汪海洋大本营,图谋东山再起。然而,为了控制军权,汪海洋趁月黑风高出兵攻打李世贤,并将其处死。这是第四次内斗。
结语
经过四次内斗,太平军已经是湘军的鱼了,只能被屠杀。很快,湘军就彻底消灭了,这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战斗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的发动者是一群有识之士。不幸的是,在分阶段取得胜利后,他们被权利和欲望蒙蔽了双眼,最终以自相残杀告终。
参考资料:
《陈涉世家》《太平天国运动》
湘军只有五六万人 他们是如何打败所谓的[百万大师]太平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