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朱元璋和蓝玉,
与刘邦相比,朱元璋对英雄的态度更好。如果说刘邦是一个精准的打击,那么朱元璋就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扫荡。
[img]541286[/img]
朱元璋通过制造“胡卫庸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皇权与君权的矛盾依然存在,许多军事将领仍在各地手握重兵。因此,收回兵权成为朱家的头等大事。朱元璋分封各地王子的重要目的是制衡这些将领;颁布各种军法,如《大臣》,约束武将的行为。然而,开国武将违纪乱法的现象仍在不断发生。比如会宁侯张温“用卧室器”,表现最差的是凉国公蓝玉。
蓝玉是定远人,娶了常遇春的妹妹。他天生高大威猛,脸颊红紫。投奔朱元璋后,蓝玉的地位越来越高,因为她的战功和常遇春的推举。这时,蓝玉开始飘浮,人性的弱点开始暴露,逐渐迷失自我。
[img]541287[/img]
洪武21年7月,蓝玉爆发了一起“丑闻”。原来明军在捕鱼儿海之战中俘虏了元朝的妃嫔。蓝玉忍不住占有了它,这与朱元璋的策略不一致。朱元璋一直善待元朝的俘虏,以赢得人民的心,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蓝玉的行为使明朝失去了面子。朱元璋得知后,派使者骂他。
八月,蓝玉凯旋回京,朱元璋当面训斥。起初,朱元璋本来想把蓝玉封为梁国公,但因此事,最终封为梁国公。一字之差,却意味深长。梁国是中原富地,凉国是边塞荒凉地段,封号变化明显不满。@ 他的“黑历史”也刻在发给蓝玉的丹书铁券上。朱元璋的意图很清楚:虽然你的蓝玉功劳很大,但过错并不小。我会记得的。
[img]541288[/img]
然而,蓝玉似乎并没有把朱元璋的提醒放在心里,而是走自己的路。《明太祖实录》用“专横”来形容蓝玉。他私下收养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和干儿子,这是一个错误的计划;欺负黎族人民,占领人民的土地,但他强烈压制他;强制获得战利品,应该充电,结果被他视为自己的。
在日常饮食和娱乐方面,蓝玉也有更多的违规行为:他的帐篷用金龙装饰,喝的杯子甚至比皇帝更珍贵。洪武年间,朝廷对礼仪制度有严格的规定,文臣和军事将领的食品、服装、住房和交通都有相应的水平,许多开国英雄被杀。明末的学者李志曾指出,蓝玉对元妃和占领土地是死罪。
@ 蓝玉也违法经商。他的房子和仆人数百人,在自己的院子里建酒店,然后利用他们的权力强行与人民交易;安排亲信到云南,占用盐引,依靠权力支付盐。洪武时期吸引商人到北方运粮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举措。蓝玉公开破坏朝廷的规章制度,影响恶劣。朱元璋对这类事情一直零容忍,即使女婿走私茶叶,也会被送死。
[img]541289[/img]
朱元璋真的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着蓝玉,但蓝玉不知道如何忏悔。事实上,蓝玉是多年前“胡卫庸案”的参与者。如果你不认为他有价值,并且有一些亲戚关系,你早就会摆脱它。
洪武二十五年,蓝玉出征前,带着十几个人和朱元璋说再见。朱元璋不得不单独交谈,命令蓝玉的下属先走,但没有人回应。蓝玉挥了挥手,他们迅速撤走了。士兵们只听蓝玉的军令,不听皇令。朱元璋能不怀疑吗?到了边疆,蓝玉不顾朱元璋怀柔的意图,拼命用兵。最后,军心松懈,不得不停止行动。将军擅自用兵,犯了皇帝的禁忌。
今年9月,皇太子朱彪去世。被寄予厚望的继位人英年早逝,这让朱元璋悲痛欲绝,几乎崩溃。无奈之下,朱元璋不得不立朱云文为皇太孙。这时,朱云文只是个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朱元璋看到孙子性格软弱,担心将来无法驾驭这群开国将领。
[img]541290[/img]
这时,朱迪又去南京祭奠朱彪。蓝玉在朱彪面前多次说朱迪的坏话。因此,朱迪恨蓝玉。他一到南京,就到处传播各种不利于蓝玉的消息,说他有大不了的趋势,有谋反的嫌疑。朱元璋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后,更加害怕这些开国将领。
到今年年底,蓝玉刚刚赢得了这场战斗,并要求继续战斗。其目的是通过战争成就获得王子和太师的职位。朱元璋不仅没有批准,而且命令他的班主任回到朝鲜。蓝玉不高兴地回到朝鲜,想到自己和胡伟勇勾搭,然后回顾多年来许多英雄的悲惨结局,越想越害怕,担心秋天的会计。
[img]541291[/img]
于是,蓝玉心里一横,趁着现在还有实力,手里拿着兵权,准备反对老朱家。他到处打听消息,联系老部门,一起谋划叛乱。然而,朱元璋通过锦衣卫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事情。
洪武26年2月初八,蓝玉带着“谋反计划”,刚入朝就被抓获,第二天被锦衣卫审查,第三天被朱元璋杀害。整个过程迅速而残酷,一代名将坠落。
他说:朱元璋杀了蓝玉。首先,他胡作非为,责怪自己;第二,他身体不好,担心孙子朱允文无法控制。残忍的手段主要是蓝玉恩报仇。朱元璋多次宽容,但他想咬一口,所以他不得不开始提醒别人。
朱元璋恨蓝玉是因为他占领了蒙古妃子吗? 占妃子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