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289年的历史中,提到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茂,或多或少都是名人。
但可悲的是,他的名声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杰出的成就,也不是因为他在文学上有什么杰出的造诣。事实上,李茂之只有两个女人才出名。
一个是他的生母,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另一个是他的爱妻,后来成了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前半生靠母贵,后半生...
李甲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故事中,但他几乎没有存在感。他出生时,武惠妃受到了青睐。在他之前,武惠妃为唐玄宗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不幸的是她去世了。
唐玄宗爱屋及乌,珍惜他和吴惠妃的第四个孩子。为了防止不幸再次发生,他决定把孩子送出宫外,交给最值得信赖的人抚养。这个人是宁王李宪,他把王子的位置交给了李隆基。
当然,宁王知道李隆基心目中孩子的分量。在他和宁王妃的精心照顾下,李茂终于活了下来,没有像他的兄弟姐妹一样死去。为了让李茂健康成长,唐玄宗特意将他命名为“寿王”,这意味着健康成长,比南山更长寿。可见唐玄宗对李茂的热爱。它曾经离王子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
[img]540921[/img]
皇后倒台后,吴惠妃没有如愿成为皇后,所以她把所有的希望都转嫁给了李茂,希望把他当作王子。这样,在李茂登基的那一天,她仍然是一位合理的皇后。
她骨子里有武氏家族的血脉和武则天渴望权力的基因,但她没有武则天的生命。
为了把李茂扶上王子的位置,吴惠妃与李林甫、杨迁勾结,诬陷王子李英、鄂王李瑶、光王李菊谋反,成功杀死了三个对李茂当王子威胁最大的人。然而,她总是梦见三个人向她索要生命,因为她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不久,她吓死了。
在吴惠妃的祝福下,李茂的地位也迅速下降,不仅没有成为王子,而且迅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李茂的妻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皇帝的后宫,但也成为了唐玄宗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我讨厌我的妻子,但如果对方是皇帝,你只能忍受。据说唐玄宗在召见杨玉环之前就已经当道士了。但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部《旧唐书》中的内容篡改痕迹明显,唐玄宗很可能指示史官做手脚。想象一下,李茂和杨贵妃已经结婚五年了。她的爱是不正常的。她是哪个道士?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相信《新唐书》的记载。或者说公主身材高大,适合充掖廷,所以召集内部禁令。不同的是,她是一个自己的公主,一个乞丐的女官员,被称为“太真实”。
可见时间顺序的重要性。如果玄宗先召见杨玉环,那就是“扒灰”;假如杨玉环先出家,再被唐玄宗宣召,那就是两情相悦。
寿王李茂的恶趣味
回到李甲,事实上,在我看来,他的生活是一场悲剧。
[img]540922[/img]
媳妇被父王看中,直接被“宣”走了。他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为了遮羞,父王导演了一部黑暗陈仓的和尚剧,作为当事人,他不得不微笑着亲自参加。
当然,李茂的友谊并非完全没有报酬。作为补偿,唐玄宗决定为李茂找一位年轻漂亮的寿公主。至于李茂是否想要这个“薪水”,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事实上,这也是唐玄宗计划的一部分。杨玉环出家了,李茂娶了一个新媳妇,这样他就不会把杨玉环带进后宫那么引人注目了。否则,寿公主的座位是空的,但原来的寿公主跟着皇帝。全世界的人都怎么想?
首先要弥补寿王妃的不足,这样唐玄宗和杨玉环才能心安理得地在一起,这也是唐玄宗为自己找到的一块可笑的遮羞布。
偏偏这个时候李茂出了蛀虫,而且一出就是三年。
开元二十九年,宁王李宪病逝。
前面说过,唐玄宗和吴惠妃怕李茂活不下去。他们曾经把他送到宁王那里养了一段时间,所以宁王可以算是李茂的养父。因此,李茂扮演唐玄宗的角色,申请作为养子为宁王守孝三年。
唐玄宗同意了,但也很恼火。
孝道是礼仪和儿子的义务,但李茂只是一个养子,没有义务。但他只是提出,这是孝道三年,这是孝道的表现,唐玄宗不能拒绝。
但他恼火的是,杨玉环已经出家快一年了。现在他只需要实施第二步计划,为李茂找个女人,填补寿公主的缺点,这样他就可以让杨玉环还庸俗,真正把美女抱在怀里。
现在李茂守孝,三年内不能结婚,寿王妃的座位只能空着,他和杨玉环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再等三年。
我无法抗拒,但你不应该太顺利。这是李茂的恶趣味,以后没有办法了。
[img]540923[/img]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李甲的反击只能被视为“聊胜于无”。但这是他能做的最有力的反击。三年孝顺期满后,他不得不服从命令,娶了一位韦氏妇女。然后,他看到杨玉环正式回归庸俗,进入皇宫,晋升为公主,并向世界各地的父亲表达他的爱。这朵名花喜欢这个国家,看起来像个国王。反击的效果
在过去的三年里,唐玄宗和杨玉环没有名分,只有看不见光的地下情。
在过去的三年里,三个人都在受苦。李茂戴着一顶巨大的绿帽子受苦;唐玄宗以“扒灰”的名义受苦;杨玉环夹在两个父子之间,更痛苦。
在痛苦中,唐玄宗决定改年,放弃使用了29年的“开元”,改为“天宝”。
至于为什么要改年?为什么要改成天宝?唐玄宗自己也没有解释。也许上一年用的时间太长了,也许我突然明白了“物华天宝”的意思。
我更喜欢一个解释。你还记得梨园流行的歌曲《得宝子》吗?《乐府诗集》说:“得宝歌”,一个是宝子,一个是后妃。喜欢说:“我得杨,得宝也。”于是制作了一首歌,叫“得宝子”。
杨玉环原本是李茂的公主。她为什么要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