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高肃,祖籍渤海调(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是南北朝北齐的宗室和将领。高长恭貌温柔,音容兼美,为将勤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士兵分享,多次升任并州刺史。在莽山之战中,高长恭是中国军队,带领500名骑兵进入周军的包围圈。直到金永城下,他才成功地为金永解围。这场战争使他出名了。士兵们用歌为他庆祝,后来流传成著名的《兰陵王入阵》。高长恭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求柏谷,再攻打定阳,段韶病了,高长恭总领着他们,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
[img]466237[/img]
早年经历
高长恭出生于三年(541年),是东魏权臣高欢长子高澄的第四个儿子。高长恭的生母地位卑微,所以他早年的仕途经历远不如他的兄弟。直到天保八年(557年)才开始被授予通直散骑侍郎。天保九年(558年),封乐城县开国公,进入仪同三司。天保十年(559年),加授仪同三司,开始担任地方官,以本官行肆州市。高洋死后,高殷即位。三月二十一日,北齐乾明年(560年),高长恭受封兰陵王。后来多次升迁至并州刺史。乾明之变后,其叔孝昭帝高演登基,给兰陵王高长恭进一步重用, 易通前1500户,转中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武成帝高湛即位后,大宁元年(561年)被授予持节都督并州军事和并州刺史。大宁二年(562年),别封巨鹿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进领军将军。
[img]466238[/img]
金墉解围
河清二年(563年),北周杨忠和突厥木杆
芒山之战可汗合兵从恒州下攻齐,直接逼近并州。高长恭参加了击退突厥的战斗,并努力击退突厥人。河清三年(564年)12月,莽山战争期间,北周攻打洛阳。武成帝高湛派高长恭、并州刺史段韶、将军斛律光到洛阳救援。他害怕北周的强大力量,不敢前进。段韶利用战略打败了北周军队。高长恭带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当他到达金永(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时,高长恭戴着头盔。城里的人不确定是敌人还是我们的军队。直到高长恭脱下头盔,让大家看到他的脸,城里的人才派弓箭手来保护他,然后高长恭成功地为金永解围,北周军队终于放弃了营地账户逃跑,从芒山到谷水三十里之间的川泽,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行李。高长恭在这场战役中名扬天下,士兵们为这场战役讴歌他,后来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高长恭在这场战役中名扬天下,士兵们为这场战役讴歌他,后来著名的《兰陵王入阵》。同年12月15日,高长恭被任命为尚书令。
[img]466239[/img]
历封郡公
后来,高长恭担任司州、青州、颍州的地方长官。七月初三日,武平元年(570年)担任录尚书事。2月24日,武平二年(571年)担任太尉。三月,北周齐公宇文宪从龙门渡过黄河,右丞相斛律光退守华谷,宇文宪攻占了斛律光新建的五座城市。高长恭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跷谷,率军抵抗北周军队,进攻柏谷城,攻克后退兵。
武平二年(571年)五月,北周晋公宇文护派中外府参军郭荣在姚襄城南、定阳城西修建城市。6月,段韶包围定阳城。当时段韶生病了,对高长恭说:“这座城市三面有两条河壕,没有路可走;恐怕东南只有一条路,贼肯定会从这里突破。我们应该选择精兵来防守这条路,这样我们就能抓住它们。"高长恭便派1000多名壮士埋伏在东南涧口。玉文宪集中全部兵力救援,但由于害怕段韶,不敢前进。杨敷率领现有士兵乘夜突围,被高长恭伏兵攻击,全部俘虏。
兰陵王高长恭担任过哪些职位?他有什么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