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中,诞生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位:“托孤大臣”。自从西周武王托孤给周公以来,历史上的皇帝基本上习惯性地把儿子托孤给信任的臣下,包括蜀汉诸葛亮等著名人物。然而,许多托孤大臣没有好的结局。他们有很高的权重,很容易产生异心,或者互相争夺权力。最直接的例子之一是汉代托孤大臣霍光,直接被三族杀害。魏国托孤大臣曹芳和司马懿互相残杀。
[img]537125[/img]
但凡事也有例外。这三位托孤大臣为了报答先帝托孤的恩情,竟然杀了皇帝。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也是历史上最忠诚的辅政大臣。
南北朝时期,刘宋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其开国君主刘裕在南北朝的乱世中奋发图强。他最早在晋朝当武将,后来在晋朝自力更生,建立了宋朝。从那以后,刘裕一直想收复被游牧民族占领的中原,频繁发兵北伐。然而,422年,刘裕计划动员全国出征北魏时,因病去世,导致北伐被取消。
临终前,刘裕将朝鲜三位重臣、司空徐羡之、尚书令傅亮、中书令谢晦叫到病床前,告诉他们主持后事,支持17岁的长子刘一福上位。徐羡之等人忠诚地跟随刘裕南征北讨。面对先帝的重托,他们也在刘裕面前发誓要保护年轻的皇帝。很快,登基的刘一符尊敬皇太后萧文寿为皇太后,司马茂英为皇后,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而徐羡之等人,彼此非常默契,帮助协助朝政。
[img]537126[/img]
然而,大臣们很快发现了错误。据史书记载,这位年轻的皇帝非常聪明。宋书提到,皇帝有力量,善于骑射,解音。然而,对待政治事务是极其消极的。刘一福从小就被宠坏了,养成了一种享受奢华的风格。登基后的第二年,他在皇家华林花园建了一排商店和华丽的宫殿,打扮成人,和宦官玩你买我卖的家庭游戏。这就是刘一福的日常生活。他整天和宫人玩游戏,沉迷于色彩鲜艳的狗马。
北方北魏政权听说刘宋政权交替,趁此机会大举南侵,边界很快就急了。对此,徐羡之等人为此焦虑不安。他们多次入宫劝诫皇帝,劝他专心国事,击退强敌。刘依然漠不关心。最后,三位无法忍受的孤儿大臣决定废除刘的王位,
424年5月,刘一符吃完宵夜,在龙舟上睡着了,凌晨,以武将檀道济为首的士兵在徐羡之等人的默许下被杀入宫殿。这时,刘一符还没有起床,士兵们就被杀了,解决了刘一符的两个侍从。
[img]537127[/img]
后来,傅亮和其他人支持刘一福走出东阁,没收了他的玉玺和丝带,以太后的名义废除了刘一福,以他的弟弟和更贤惠的宜都王刘一龙为皇帝。刘一福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担心政府不稳定。为了永远留在未来,徐贤之和其他大臣派士兵在刘一福王府前暗杀他。
此后,刘义隆在位期间,早期在徐羡之等人的帮助下,朝政欣欣向荣,也创造了元嘉之治的故事。
托孤大臣刘裕的选择有多忠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