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向前奔流,无休止。今天给大家讲司马炎的故事。
五胡乱华是古代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虽然少数民族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但更重要的是,西晋统治阶级的组织结构存在诸多漏洞,长期内争夺权力,浪费国力,导致朝廷无法控制局势,导致频繁动乱和扩大。最后,胡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
详细地说,西晋建国后,五乱华的祸根就埋下了。而且这个过程是长期而复杂的。
@ 西晋建国后,开国皇帝司马炎封了许多王公贵戚,让他们屏卫京师。这一策略最初是为了防止司马氏政权被权臣侵犯。因此,掌握实权的司马氏阴谋家屡屡政变,相互屠杀,最终导致八王之乱。但西晋朝堂缺乏强大的人物主宰大局,导致八王之乱爆发后无法及时镇压。后来朝纲崩溃,国力空虚,外族乘虚而入。
@ 当司马炎还活着的时候,他坚持认为智力障碍的白痴儿子司马忠是王子。司马忠继位后无法控制局势,成为杨军、贾南风、司马伦等人的傀儡。王朝的权威多次易手,皇权的威望逐渐丧失。
虽然犯了很多错误,但历史并没有给西晋王朝机会,只是西晋没有抓住这条线。
[img]537707[/img]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壮禅让,继位为帝,改国为晋。司马炎称帝初期,励精图治,做了许多改革,使晋国国力大增。公元280年平吴后,世界承平,中原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争,终于迎来了稳定的生活,但晋武帝司马炎并不舒服。司马忠王子天生智障,大臣们认为白痴王子将来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希望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游继位。司马炎的地位最初是从司马攸那里偷来的。他担心他的大臣们死后会反抗,所以他杀死了司马攸,并解除了支持司马攸的重要大臣张华。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司马忠继位为晋惠帝。此时惠帝已31岁,但有智力缺陷,朝政由杨太后的弟弟杨骏控制。后来,皇后贾南风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杀死了杨军等。司马亮和太保卫杜手中落下了权威。为了夺取政权,贾南风设计并指使卫将军楚王司马玮杀死司马亮和卫杜。朝野震动,局势失控。后来升任王子少傅的张华给贾南风出计策,让他杀司马玮平众怒。贾南风依计行事后暂时稳定了局势。因此,张华也大受封赏。
贾后是个危险的人,她掌管朝政后擅权专政,导致朝纲不振。虽然张华曾帮助过贾南风,但从维护皇权稳定的角度来看,并非与贾南风勾结。张华经常用各种方式劝诫贾南风遵守妇道,行仁义礼教辅佐惠帝。虽然其他几位与张华一起协助政府的大臣都是贾后亲属,他们都很自私,但在正义上,他们也明白贾南风的权力会导致国家崩溃,并建议贾南风与张华一起。贾南风也不敢太任性。元康末年,辅政大臣之一贾模失宠于贾后,忧愤而死,制约贾后的力量大大减弱。贾静(贾充的孙子)一直与贾后勾结,控制权威,设计诬陷民怀王子。
与白痴父亲司马忠不同,他颇有才华,但并非贾南风所生。虽然满朝大臣和天下人叹息惠帝无能,但他们都期待着继位后重组朝纲。若怀太子真的继位,以后的历史灾难很可能不会发生,至少也不会那么惨。但是历史没有如果。贾南风视怀太子为威胁,决定除掉他。在这场危机中,怀着王子的亲信,王子左卫率刘边去找张华,计划与张华合作,发动武装政变制止这一阴谋。此时,晋朝命运甚至民族命运的决定权落在张华手中。合理地说,张华也知道贾南丰擅权专政造成了无尽的伤害,但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珍惜自己的声誉,不想被后代扣除以下罪行,据说贾后想废除王子。
刘卞敞开心扉说:“我原本是个寒憔悴的人,受到你的赏识,才从须昌小吏到今天的地位。我只是因为感激戴德才和你谈论这件事。你为什么怀疑我?张华说:“如果有这样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刘边回答说:“太子东宫人才济济,精兵万余人。作为宰辅,你也是王子少傅。如果你下令召王子入朝,让他记录书事,废墟贾后于金永城,这只是两个黄门侍郎可以完成的事情,一定会万无一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怀太子早就为政变做好了准备,历史在这里的转折点是成熟的,但缺少张华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出来主持局面,占据法律原则。但是张华拒绝了刘卞的建议,他回答说:“现在惠帝还在位,太子是他的儿子。我没有被命令帮助王子执政。突然,我立了王子,放弃了贾。这是无君无父,以不孝示天下。即使我能成功,我也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不忠和不孝的罪行。此外,权贵戚当朝,威柄不同,我以此举教人以口实,怎么能安然无恙呢?因此,张华过于珍惜羽毛,使晋朝王庭错过了拨乱反正的机会,也为乱世埋下了祸根。
司马炎立傻瓜儿子当太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