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国家的国民,我们必须纳税。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古人一年要交多少税?让我们以汉朝为例。(友谊提示:本文涉及许多基本的四种数学操作。请仔细决定是否阅读“数残”的朋友。)
[img]537170[/img]
历史教科书总说汉代税收低,其实低的只是田租。汉代人需要缴纳多种税。第一部分是“田租”,属于土地税。你必须缴纳多少土地产品和多少税。田租一般交东西,比如谷物和草稿,草稿就是草。一般来说,汉代的“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是指这部分的税率。田租只占全部纳税的一小部分。第二部分是“赋”,属于人头税,按你家人口缴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3~14岁的孩子,交口钱,每人每年交23元。15岁被视为成年人,要交算赋,每人每年交“一算”,一算为120元。交给56岁的算赋。假如你家里有奴仆,每个奴仆每年交两算,这笔钱需要主人交。养奴隶加倍交易赋的做法是抑制豪族大户储存奴隶,减少自由民,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家族的强大势力。假如是商人家庭,也要加倍,每人每年交两算。这是重农抑商的表现,怕大家做生意影响农业生产。最悲惨的家庭是家里有大龄剩女。汉惠帝规定,如果一个女人从15岁到30岁还没有结婚,她可以加倍征赋,最高可以达到5分。这样做是为了鼓励结婚和多生孩子。剩女到了30岁就不用加倍交易了,国家也明白:30岁以后还没结婚,这辈子可能都不会结婚!
第三部分是“更赋”,属于代替自己服役的“免税”。当时,成年男子每年都要为国家服役。比如服“更卒”,就是一年给当地政府义务劳动一个月,挖个水渠,修个城墙。服“正卒”更坑,要去首都为朝廷当兵。幸运的是,这种正卒一生只服一次,一年一次。最坑的是服“守卒”,每年去边境守边三天。离边境近还可以,离得远就惨,守边三天,路上来回走几个月!汉朝政府出了一个办法:不去守边也可以,但是要交钱。国家花钱雇人为你工作,一年300元。
[img]537171[/img]
汉代人还要交“献费”。献给谁?当然是皇帝!皇帝每天为国家和国家努力工作,总是想着世界。“孝敬皇帝”不是应该吗?这就是皇权专制社会下的废话逻辑!汉代的献费是每人每年63元。
除上述按田产和人口缴纳的税款外,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缴纳的“户赋”,以家庭为单位,每户每年缴纳200元。
此外,还有特殊的商品消费税。汉代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盐是国家垄断,价格非常昂贵。买盐就是变相向国家纳税。
一个五口之家住在汉代。假设家里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每年缴纳的税款总额约为2000元,粮食产量的7%也要缴纳。当然,税款总额是在你家没有剩女的前提下。如果你有一个成年后不能结婚的女儿,你会交更多的税!
汉代的家庭收入是多少?根据凤凰山1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一个家庭最多可以拥有50亩土地,汉代一亩土地的粮食产量约为两块石头,一个家庭每年收入约为100块石头。这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你知道,当时一个县长的收入是一年四五百石。再按粮价换算,收成较好的年头,一石粮大概50元左右。100块石头是5000元,然后交给国家2000元,税收达到40%左右。你可能认为税率太高了。但秦朝征收的是“泰半之赋”,意思是税收达到个人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与秦朝相比,汉代的税收确实可以算是“轻赋薄赋”!
为什么汉代税率高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