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了抵抗外寇而死,所以人们献他为神,名叫“五路神”。但这五路神似乎与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关。或以五路神为五圣神,或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山五通寺后,民间不敢祭祀五通神,因此改名为路头祭祀。一般来说,这条路是古代五大祭祀中的行神,所谓的五条路是东、西、南、北;所有的财产和商品都是靠路走的。因此,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希望它能引进财富,或者从旅行中获利。古人外出旅游,祭祀路神寻求安全,这是祖道俗;吴俗接路头,祭祀路神,这路神变成财神。由于商业的发展和财货流通的加剧,路神变成了财神。陆水之间的财货往来,人们直观地认为道路主宰着财货。
五路神-偏财神
[img]537971[/img]
《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是指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
在民间供给的财神中,无论是赵公元帅还是祝福天官,身边总有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所以利市仙官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关于利市仙官的起源,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有三个含义:一是指做生意时获得的利润;二是吉祥和运气;三是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人们相信他,希望得利市财神祝福生活幸福,万事如意。在现代,在新的一年里,一些人,尤其是商人,也把利市仙女的官方地图贴在门上,并配上幸运男孩。对联写道:“幸运男孩来了”和“利市仙女来了”,隐喻着广泛的财富和好运。
供五路神
[img]537972[/img]
“五路神”也指路头和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就是五行之神,出门五路都能赚钱。”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五方,意思是有五路神保佑出门就能得到好运,发大财。
五路财神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崇拜。五路财神的生日是每年正月初五。这一天刚放亮,城乡各位都能听到鞭炮声。为了先收到财神,商家大多在第四天晚上举行欢迎仪式,准备水果、蛋糕、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当时主人手里拿着香烛,去东南西北五方财神堂接财神。五位财神接手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大家都崇拜他们,然后焚烧财神纸马。
俗话说,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是真神,特别是灵验,所以叫抢路头。有些地方在元日初四真的很方便匆匆赶路头而且沿着成俗。既然路神不再是旅行的保护者,人们就不再在旅行时牺牲它。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以这一天为生日,是五路神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在这一天牺牲了;五穷也是如此。正月而非其他月,是取新年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财富五路并进。
初五凌晨,人们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管财神后,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直到天亮开门,据说可以保证一年的“生意兴隆,财源旺盛”。清代蔡云的《吴觊》有生动的描述:五天财源五天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就是抢五路财神,人们都争早放头通鞭炮,祈祷发财。
五路神指的是谁?他有哪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