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与秦朝十分相似,都是短命统一的王朝,而且都是从盛世迅速转向灭亡。自581年隋朝成立以来,杨坚努力工作了20多年,不仅结束了西晋以来300多年的分裂战争,还积累了巨大的粮食储备。但604年,儿子杨广轼父篡位后,开始“折腾”,仅14年就使繁华的隋朝重复了秦朝“二世而亡”的结局。
[img]535061[/img]
秦始皇雕像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年轻时表现出一些才华和战略。他写了很多华丽的诗,带领军队讨伐陈国,完成了国家统一。即位后,他自豪地说,如果我和士大夫比较才华,我也应该是皇帝。但他和父亲杨坚的区别在于他不知道民间疾苦。杨坚曾被史家视为最节俭的皇帝。登基后,他仍然穿着布艺制作的衣服,在灾难年带头拒绝吃酒和肉。皇后活着的时候不接受嫔妃。
[img]535062[/img]
为了取悦父母,杨广伪装节俭了很长时间,最终挤出了他的兄弟,成为了王子。篡权后,长期伪装形成的心理抑郁症突然释放,立即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历史上最奢侈的皇帝。
[img]535063[/img]
杨光一登基,就觉得父亲在世时建的长安城不尽如人意,开始建东都洛阳。此时,江南已成为中国粮食赋予最丰富的地方,东都所需的物品必须通过水运运输。因此,他建造了一条大运河。据当时统计,建城和挖河工程多达300万民夫。
[img]535064[/img]
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杨光抛弃怀柔政策,盲目炫耀兵威。600年北抗突厥,608年西讨吐谷浑,用兵数十万。611年,613年和614年,杨光三次征服高句丽,创造了中国古代战史上兵数最高的纪录。隋军一次出征,就派出了113万人,调用了230万随军民夫,行军队长960英里。
[img]535065[/img]
然而,由于指挥笨拙、后方和军心不稳定,隋军一再失败,对付实力不强的高句丽。第一次失败是30万士兵死亡。然而,杨光把士兵和人民的命运当作芥末,下令再次征兵,完全不顾兵役的基本限制。
隋朝最繁荣的时候,户口统计为4600万。如果加上隐漏,最多只有6000万,杨光征发的服役夫人至少有800万。男人青壮不足,甚至“服役妇女”。这样的男人不能耕种,女人不能编织,农业废弃,民间饥饿四野。逃亡者聚集在山林中,互相攻击,暴露的尸体引起瘟疫,形成死亡率上升的恶性循环。当李渊和李世民的父子在617年开始兵役,经过几年的战争再次统一世界时,中国人口损失了3/4以上。
618年凄雨绵绵的早晨,被困在江都(今扬州)的杨光借酒消愁,却依然不明白众叛亲离的根本原因。在他身边的卫兵叛乱前不久,他还写了一首诗:“我梦见江很好,征服辽也是偶然的。”可以说我直到死才醒来,最后被卫兵勒死了。
[img]535066[/img]
封建帝制是君主傲慢的根源,但像杨光这样不合理的大兴兵役仍然是一个罕见的例子。唐朝总结了他的教训后,实施了精兵政策,谨慎利用民力。虽然唐初战争不断,兵力不超过10万,但频繁出征并没有影响经济复苏。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从历史上看,这确实是值得的。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与杨光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