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亡,
南渡八姓入闽后,西晋名存实亡。这是八王乱政五乱华后西晋必然走向的局面。长安316年失守,预示着西晋灭亡。此时,距离西晋成立仅51年。作为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中的临时统一王朝,可谓“昙花一现”。
这不禁让人把西晋和秦朝联系在一起,但两者并不相似。秦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军队守卫边境;西晋的灭亡是由内部消费造成的。西晋为什么要灭亡,这要从西晋的创始人司马炎开始。
西晋的建立是不可避免的。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艰苦管理下,司马家族已成为曹魏的实际控制者。司马炎登基后,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司马炎消灭东吴后,以洛阳为中心,建立了新的政权。深受战争影响的人们享受着短暂的和平。此时,西晋逐渐强大,历史书称之为“太康之治”。
“是时候,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乐其事。”
[img]533755[/img]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许多政治问题暴露出来。众所周知,“天子与士大夫共治世界”。在封建王朝,皇室是最大的家庭,其他家庭与皇室共同控制世界。
如果你熟悉三国的历史,你会发现除了刘备,世界上所有的争霸都是家庭的孩子。即使曹操被称为“太监之后”,他也与夏侯的家人有婚姻关系,他自己也是家庭的孩子。
西晋成立后,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司马炎颁布了占领土地和阴凉人认为租户和食客的制度。事实上,简单地说,这是一个伪装的圈地。官方阶层越高,圈地面积就越大。
这一措施显然提高了家庭地位。但是,如果士族享有特权,不生产,农民和士族的利益就会发生冲突。
“赢得人心的世界!”
这里的人是农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占农民的90%,占贵族的10%。然而,这一制度导致90%的财富集中在贵族手中。人们能活下去吗?
[img]533756[/img]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西晋时期的奢侈风格了,这一点从曹魏继续下去。这个家庭是一个大家庭,但追求精神自由,渴望世界。这种奢侈的风逐渐影响,最初极度经济的司马炎,在宗族的影响下,也逐渐变得奢侈。
政治腐败,党派众多,特别是宗族权利不断扩大。汉朝控制了宗族权利,但西晋重新开辟了王侯之路,使王侯权利逐渐脱离皇权,这也为八王乱政埋下了灾难。
司马炎死后,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尖锐。晋惠帝继位后,外戚杨军控制政府,统治阶级内外矛盾日益加剧。杨军是东汉太尉杨震后。她的女儿嫁给了司马炎,成为了皇后,杨军成为了皇室的亲戚。
当时,杨军、杨济和杨军被称为“三杨”。与明朝的“三杨”不同,这个“三杨”是兄弟,权利要大得多。杨军控制了政府后,大开封了奖励。这种收买人心的方式,逐渐与宗族背弃,与大臣离心离德,使局势混乱。
[img]533757[/img]
特别是晋惠帝继位后,杨骏变得越来越傲慢。晋惠帝作为皇帝,却一无所作为,这让那些权力越来越大的诸侯怎么想?
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这些王子自然想坐下来。当司马炎在位时,他仍然可以压制这些恶魔,但司马炎死后,由于旧领土的逐渐扩张,他开始活跃起来。
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跳了出来,几乎所有参与权力斗争的人都是司马家族的直系人。由此可见,所谓的“官品占田”制度给这些王子带来了多少好处。
司马家族的这场内战被称为“八王之乱”。几乎所有参与的王侯都相继死亡,人们也因这场战争而死亡。
西晋成立前是三国时期,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如今,八王之乱已经爆发好几年了。原本建立的秩序再次被打破,隐藏的阶级和民族矛盾迅速爆发。
[img]533758[/img]
其中,民族矛盾也是最大的危机。魏晋时期,在曹魏的压力下,当关内人口不足时,往往会从关外补充劳动力。这些游牧民族在内地定居后,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农业生活。中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这些少数民族势力自然虎视眈眈。
曹魏时期,少数民族被压制,不敢改变。但现在中原战争多年,大陆有许多少数民族定居,人口众多。少数民族也开始思考,其中最雄心勃勃的是匈奴。
匈奴作为西晋灭亡的策划者,前后贡献最大。前者还表示,八王之乱后,民族矛盾爆发。少数民族迁入内地后,贵族等统治阶级大多看不起这些人。
“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大多数从外部迁移到内陆的少数民族都是被迫的。现在定居在大陆,但它被称为野蛮人。残酷的民族压迫导致了反抗。
八王之乱给了这些少数民族一个颠覆汉族正统的机会。建兴四年后,长安终究失守,西晋灭亡。
[img]533759[/img]
匈奴在西晋灭亡后占领了中原。其他少数民族不希望匈奴独占中原,一场百年动乱正式展开。
西晋的灭亡是在士族的支持下建立的东晋的兴起。此时,东晋是由士族集体决定建立的,因此完全代表了士族的利益。这些士族南迁,无意战斗,只想安定下来,所以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东晋从未回到长安、中兴通讯和晋朝。
结语
西晋的灭亡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灾难。即使司马炎不确定官方占领制度。在尖锐的民族和社会矛盾下,西晋肯定会灭亡。
参考资料
《东晋》
《西晋》
三国乱世统一后,西晋 为什么西晋灭亡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