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龙场悟道”,是指明朝伟大的哲学家、心学家王阳明,在成为大师之前被降职到贵州龙场驿站,处于一个安静而困难的环境中,日夜反思自己多年来的经历。最后,在一个满月的夜晚,突然意识到,提出了“心是感知一切的基础”的心理命题。
此后,王阳明先生的所有思想和观点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可见“龙场悟道”在心理发展中的地位。
在来到龙场之前,王阳明在兵部工作了36岁。他被宦官陷害,陷入监狱,并受到40根棍子的惩罚。死后,他被贬到龙场驿站做驿城。可想而知,他经历了艰辛。但为什么他突然意识到在安静但条件恶劣的龙场?
[img]534364[/img]
一、社会背景和人生磨难。
@ 王阳明生活在一个有着浓厚儒家伦理的家庭,深受亲人的关爱。他的父亲王华是高中状元,孝顺父母,对王阳明的忠诚和孝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儒家氛围的家庭背景为王阳明的觉醒埋下了种子。
此外,当时的社会对成为圣人有着执着的追求,王阳明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成为圣人,你必须读朱的书。因此,王阳明以成为圣人的理想,反复研究朱的作品。虽然他没有从书中获得“理性”,但他为后来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时,明朝已经衰落。朱厚照皇帝整天沉迷于醉醺醺的奢侈生活,失去了野心,不想进步。以刘瑾为首的奸夫太监控政府,他们截获了所有的正义言论,大多数官员不再写信。
王阳明从小就决心成为圣人,但他表现出了无畏的精神,冒着生命危险写了一本书。结果,他冒犯了刘金集团,不仅被指责入狱,还被降职到贵州龙场。这些丰富而痛苦的生活经历只是促进了王阳明的启蒙经历。
[img]534365[/img]
二、恶劣的自然环境。
贵州龙场地处密林,雨量充沛,湿度高,蛇兽遍地,瘴气弥漫,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据说它被贬为驿城,但驿站没有住房,粮食极度匮乏。此外,普通人很难适应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障碍。然而,王阳明并不沮丧。相反,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冷静下来思考生死。这为他获得“生死之间”的感觉提供了直接现实的条件。
因为没有房子,王阳明躺在他的石墩上。这使他能够消除分心,专注于闭上眼睛冥想,体验死亡,并逐渐进入无私的境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个月亮的夜晚,当眼睛和月亮碰撞时,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从而得到“心是感知一切的本体”的感觉。
[img]534366[/img]
三、死后生的经历。
在书被贬之前,王阳明的前半生一直很顺利,很难有触动心灵的感觉。但当他正义地写作,练习做圣人的方式时,他受到了40根棍子的惩罚。你知道,很多人30根棍子当场死亡,虽然王阳明血肉模糊,人事不省,但最终活了下来。这是他第一次接近死亡。
出狱后被贬龙场,半路被刘瑾指示金衣卫追杀。虽然很危险,一路艰难,但最终还是逃脱了一场灾难。这是第二次接近死亡。到达龙场后,毒虫猛兽、瘴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危险的生活环境第三次接近死亡。
反复的生死经历让王阳明看不起一切,从而获得了神奇的启蒙经历。如果没有前两次死亡,就不会有第三次面对死亡的平静。正是在生死轮回的转变中,王阳明了解了死亡的问题,并在龙场意识到了一个道理:“圣人的方式,我的本性是自给自足的,对事物的理由是错误的。”这也是王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起源。
经历龙场悟道后,他跨越了对死亡的恐惧,达到了释怀生命的精神境界,进入了圣人的精神状态。
@ 据记载,王阳明从小就不同于普通人。他的母亲怀孕14个月才生下他。他五岁时不会说话。直到僧侣提醒他的父亲把“云”改成“阳明”,他才说话。这一系列的魔力预示着王阳明后来的启蒙。
圣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才华横溢,王阳明也不例外。当他11岁的时候,他可以在真正接受正式教育之前随意写诗。有人怀疑他的才华,当场提出命题。他也张开嘴来,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惊讶。
15岁以后,王阳明还远离庸三关,学习骑射。文武的聪明才智也成为他在龙场悟道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据说,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成就是以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与死亡擦肩而过的苦难经历、龙场恶劣但宁静的省悟环境为基础的。
龙场很安静,但环境不好,王阳明为什么突然在这里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