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将领檀道济。高平金乡人汉族。出生于京口的高平金乡祖籍。身出寒门,从军20多年,从士兵升为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将军。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粮尽退兵,敌不敢追。文帝以前朝重臣,诸子善战,忌而杀之。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了36个计划,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军事遗产,并被载入史册。
[img]534473[/img]
义熙六年(410年)8月,檀道济升为扬武将军、天门太守,率军镇压卢循起义,带头,屡立战功。此后,檀道济不断迁升,先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他还为太尉参军,拜中书侍郎,转任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因前后战功被封为唐县男,食邑400户。补太尉主册,咨询参军。也是临淮太守、梁国内史、冠军将军等职。
11年(415年),檀道济还参加了刺史司马休之平定荆州(治江陵,今属湖北)的战斗。
[img]534474[/img]
羌族贵族姚昌建立的后秦,一直威胁着东晋。在攻灭南燕和益州割据势力后,刘裕谋伐后秦。义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后秦国王姚兴派兵攻打东晋雍州(治湖北襄阳),被雍州刺史赵伦击败。为晋朝北伐提供借口。二月,后秦国主姚兴病死,王子姚红即位,兄弟争位相杀,关中骚乱。四月,西秦主乞伏炽磐侵入秦边。六月,并州匈奴部落(治今山西太原西北)聚众叛乱。与此同时,夏国赫连勃勃乘飞机起兵扰乱秦边境。因此,后秦内外交困,国力大降。
八月,刘裕乘机兴师伐秦。留守建康(今南京),如长子刘义符和亲信刘穆之,亲率大军,兵分五路征服后秦。檀道济、龙翔将军王镇恶率步兵为前锋,从淮、肥向许昌、洛阳(今河南许昌东、洛阳东北)进攻;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史刘遵考率领水军、石门(今河南荥阳北)、汴水入河(今黄河);指向洛阳;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部从襄阳到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策应洛前锋主力,从南面进攻洛阳;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领部门牵制关中后秦军(今陕西商南西南);冀州刺史王仲德率领前锋,通过泗水开巨野泽(今山东巨野北)进入河流(今黄河)。
9月,檀道济和王镇恶进入后秦境,连战胜利。秦将王生献漆丘(今河南商丘东北)降王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今河南沈立)降檀道济。其他要点都是守军,也是看风降附。檀道济又打破了新蔡(今河南),杀死了太守董遵,进入了中原重镇许昌,俘获了秦颍川太守姚垣和将军杨业。
十月,檀道济与王镇恶会师成皋(今荥阳西北)。后秦阳城、荥阳(今荥阳东北)都降了。后秦征南将军姚抚镇守洛阳求救长安。后秦主姚鸿派越骑校尉阎生率骑兵3000人,武卫将军姚益男率步兵1万人前往助卫。与此同时,并州牧姚懿从蒲阪(今山西水济西南)进屯陕津(即茅津,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黄河上)为后援。不久,成皋、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守军陆续降晋。檀道济与王镇恶、沈林子等长驱而进。石无忌退还洛阳,赵玄战死。檀道济逼洛阳,姚抚出降,俘获秦军4000多人。有人建议将俘虏杀死为“京观”,檀道济不同意,说:“伐罪吊民,今天”(《宋书·檀道济传》)将其全部释放。于是羌人感悦,归者众多。檀道济的举动为刘裕进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秦援军阎生、姚益男等得知洛阳失陷,不敢前往援助,晋军占领洛阳。
为什么名将檀道济会放弃战争中获得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