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罗艺,家里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事迹。
喜欢古典小说的人对一个人并不陌生,那就是罗毅。他在小说中往往是一个积极的人物形象,但我们知道小说是虚构的,在历史上往往看似积极的人物并非如此。罗毅就是其中之一。此外,他在唐太宗登基后开始反抗。有些人认为他是为了李建成。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img]531477[/img]
熟悉《隋唐演义》、《说唐》、对于《兴唐传》等古典小说及其延伸文艺作品的朋友来说,罗毅的名字并不陌生。在小说中,罗毅是罗成的父亲,秦叔宝的叔叔,隋朝北平王,开国英雄之一,基本上是一个积极的人物。
罗艺在真实的历史上确实有自己的人,但他的形象并不是很积极。罗艺刚毅固执,不讲仁义,但他更擅长打仗。他在隋末成长为分裂的英雄,投降唐朝后取得了许多成就。武德三年(620年),李渊将罗艺命名为燕君王,并将其命名为李。
罗艺在与刘黑凯作战时,加入了王子李建成阵营,多次无缘无故殴打李世民的下属。贞观元年(627年),罗艺起兵造反,最终以失败告终。有人认为罗艺造反是为了为李建成报仇。真的是这样吗?
[img]531478[/img]
玄武门变化爆发时,罗毅率兵驻扎在泾州(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部)。如果罗毅真的想为李建成报仇,他应该在收到政变消息后第一时间造反。当时刚发动政变的李世民地位不稳定,造反有成功的可能。
然而,罗艺造反的时间是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十七日,距离玄武门的变化已经过去了半年多。这是因为唐太宗地位稳定,内外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人心顺从或思考,以至于罗艺造反自称是唐太宗的秘密法令。
还有人说,罗艺担心自己以前冒犯过唐太宗,这更不可能。玄武门变更后,唐太宗对李建成阵营的部长们既往不负责任,重用了数量。魏征就是一个例子。唐太宗登基后,罗艺还被封为开府仪和三司,食邑有1200户人家。
事实上,罗艺造反既不是为了为李建成复仇,也不是为了担心唐太宗的报复,而是为了触动罗艺的私利。确切地说,这是唐太宗在贞观初期精简封王政策的影响。
[img]531479[/img]
为了收买人民的心,唐高祖封了许多英雄为王,给予了与他们的才能和功劳不一致的过高待遇,给朝廷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罗毅就是这样一个被滥封的国王。唐太宗登基后,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开始实施精简封王政策。
精简封王当然对人民有好处,但对罗艺这些滥封的君王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才是罗艺造反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贞观时期的公开谋反基本上集中在封王政策实施后的一两年内,策划人也是精简的封王。
为什么罗艺要起兵造反?与唐太宗精简封王政策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