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袁绍的故事吗?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众所周知,曹操把汉献帝放在自己手里,成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借口。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汉献帝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当时最有实力的诸侯袁绍曾经提议他迎接汉献帝,但是为什么袁绍最后没有这样做,让曹操抓住机会呢?
[img]530751[/img]
官渡之战是影响三国历史走向的重大战争。在这场军事较量中,曹操以绝对劣势击败了北方强大的袁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的因素有很多。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把汉献帝带到了自己的领土上,成为了他手中的王牌。曹操不仅以朝廷的名义出名,还为他吸引了许多人才。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曹操威胁汉献帝让诸侯深思熟虑,袁绍作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为什么不欢迎汉献帝呢?难道他没想到诸侯的想法会让曹操抓住机会吗?
事实上,早在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前,就有人向袁绍提出了迎接天子的建议。这个人是袁绍的谋士。袁绍占领冀州时,郁授给袁绍一个战略建议,那就是先立足河北占领青州,然后平定黑山贼张燕和幽州公孙赞。这样,北方的匈奴军狄就会附庸。这时,他会去长安迎接汉献帝恢复东汉的都城洛阳。以汉献帝的名义,袁绍的强大力量,谁能成为其他势力的敌人?听了抑授的建议后,袁绍也说抑授的想法和自己一样。
[img]530752[/img]
然而,当袁绍平定河北的主导地位时,他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袁绍的顾问郭图此时也建议欢迎汉献帝,但袁绍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郭图和郁教的建议充耳不闻。那么,为什么袁绍对迎接汉献帝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据《三国志》报道
魏书 《刘传第六》记载袁绍不立汉献帝的原因是:“天子之立不绍意”。
原来,汉献帝成为皇帝的能力完全是由董卓赐予的。当董卓经京时,为了方便控制朝政,他准备废除汉少帝,以年轻的王子刘协为皇帝。董卓召集大臣们公布他们计划废除汉少帝的想法。袁绍立即公开反对董卓废除汉少帝王子刘协作为敌人的想法。最后,袁绍甚至忽视了董卓,直接退出了朝议。然而,袁绍的反对在当时并没有奏效。董卓强行废除汉少帝,以其强硬蛮横的手段立刘协为帝,刘协是后来的汉献帝。
这也是后来说“天子之立不是绍意”的原因。然而,袁绍之所以不欢迎汉献帝,只是因为汉献帝不是他所拥有的,有点牵强。此外,当袁绍第一次在河北时,郁教曾建议袁绍迎接皇帝。在历史书中,他还说袁绍同意郁教的观点(当时,汉献帝已经在位多年了)。后来,当袁绍平定河北时,他说袁绍不喜欢汉献帝,因为他不自己支持,也不欢迎他,这显然是矛盾的。
那么,为什么袁绍后来不欢迎汉献帝呢?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袁绍的野心扩大了。袁绍的野心不再是成为统治者,而是成为皇帝。早在袁绍没有占领河北时,他的野心就暴露出来了。据《三国志》报道
据《武帝纪》记载,袁绍曾在曹操面前得到玉印炫耀。从那时起,曹操明白了袁绍成为皇帝的野心,并逐渐开始讨厌袁绍。
[img]530753[/img]
我们说,当抑授建议袁绍迎接天子时,袁绍的翅膀并不是很硬。当时,他的北部有强大的公孙赞,中山有张燕的黑山军。此时,袁绍可以谦虚地听从抑授的建议,因为他的翅膀还没有丰满。后来,袁绍与幽州公孙赞合并,重创黑山军后,实力突然增强,成为当时北方的霸主。袁绍觉得自己完全有实力成为皇帝,所以没有必要把汉献帝迎来成为皇帝的绊脚石。
然而,后来他没想到的是,当汉献帝落在曹操手中时,他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史书记载,曹操得到汉献帝后,关中地区全部依附曹操。不久,袁绍立即后悔了。袁绍的错误给了曹操一个反击的绝佳机会,这也是袁绍后来在官渡被曹操击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当时最有实力的袁绍没有迎接汉献帝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