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奸臣和名将就是敌人的对手。郭开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最后两位君主赵悼念襄王和赵幽缪王。他的“对手”是当时赵国的两位名将廉颇和李牧。
早在赵悼襄王当王子的时候,郭开就做了他的伴读。他最擅长的是拍马捧臭脚。悼襄王不仅提拔了郭开,还把他当成了最好的朋友。当他遇到重大事件时,他经常先和郭开讨论。郭开一开始就被廉颇训练过,一直担心他,想找机会报复。
[img]530455[/img]
二、报复廉颇
廉颇与白起、王坚、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赵国统兵打仗40多年后,他们取得了无数的成就。然而,他们没想到80多岁的时候会受到赵悼念襄王和郭开的愤怒。
公元前245年,当赵悼念襄王即位时,廉颇率军攻打魏国,赢得了魏国黄河以北的繁阳。当他准备继续扩大成果时,他甚至收到了“交给武襄君乐乘”的指示。
原来郭开暗中使坏,在悼襄王面前诽谤,说廉颇“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有不臣之举”。“一旦率兵回来,恐怕很难控制。最好是免去他的兵权,以后再受苦。”。悼襄王对这位老将不是很感冒。当他听到郭开这么说时,他立即下了命令。
俗话说“外军生活不受影响”,廉颇一怒之下拒绝交出兵权,还把乐成赶回了赵都邯郸。然而,冷静下来的廉颇也意识到,他很难赢得赵王的信任。他不得不独自去魏国。魏王看到赵国的教练来投票。虽然他很高兴,但他毕竟不敢让他掌兵。虽然廉颇在魏国,但他一直关心赵国。
后来秦国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赵国,接连占领十余座城市,赵国处于危急状态。这时,有人向赵悼襄王提出,请老将廉颇回来抗秦。郭开听说后,又赶紧对悼襄王说:“廉颇老了,上战马都辛苦了,又怎能带兵打仗呢?“但毕竟朝中还是有人跟廉颇说话,说廉颇还能为国作出贡献。于是,悼襄王派使者到魏都大梁见廉颇。廉颇很高兴见到使者,知道他有机会回到赵国。为了说他还能上战场,他不仅吃了一顿大餐,还穿着盔甲上马。
[img]530456[/img]
但我从没想过使者已经收受了郭凯的重金贿赂,他回报赵悼襄王的也变成了“廉颇老将军虽然年纪大了,但饭量还是不错的,只是肠胃好像不好,一杯茶就上了三次厕所。”听了悼襄王的话,我自然放弃了使用廉颇。
廉颇感到失望,后来又去了楚国,最后葬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三、陷害李牧
李牧是战国末期与廉颇同名的赵国名将,但他的活跃时期比廉颇晚。当廉颇被郭凯排斥时,李牧正在北方抵抗匈奴。后来,在赵国的关键时刻,赵悼襄王召回了李牧,并承担了沉重的责任。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幽缪王即位。新任命的赵王更信任郭开。他是个好玩的人,郭开的“教导”更像鱼得水。在他心目中,郭开是一位博学的忠臣。
然而,李牧并没有像廉颇那样训斥郭开,郭开之会陷害李牧主要来自秦国的“厚礼”。
公元前229年,大秦对赵国发动灭国战争,但出乎意料的是,他遭遇了李牧带领赵军的顽强抵抗,暂时难以决定胜负。秦军指挥官王健知道李牧不除外。秦军很少迅速获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反对秦军的不利行为,所以他告诉秦王嬴政,并建议行使反间计,贿赂郭凯,一举将李牧除外。
果然,郭凯看到钱,看到秦国的礼物,他很兴奋,然后在赵都邯郸传播李牧和其他人勾结秦军,打算背叛赵的谣言。赵幽缪王昏庸无道,没有证实,他很容易听到谣言,立即派人取代李牧和其他领导指挥官,然后杀死了李牧。
李牧一死,赵军再也阻挡不了秦军的步伐。几个月后,邯郸被秦军打破,赵幽缪王也成了囚犯。然而,郭凯帮助秦朝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被嬴政命名为上清。骄傲的郭凯回到邯郸,想把多年积累的财产搬到秦国,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早就被小偷盯上了,直接死在路上。至于小偷是由赵的前贵族指示的,还是仅仅看到财富的想法是未知的。
[img]530457[/img]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人员流动频繁,但像郭开这样公开出售国家的国家还是很少见的。郭开可以从王子(赵悼襄王)的陪伴下,成长为两朝相国。除了自己的奉承,两个昏君自然也脱不掉干系。尤其是赵悼襄王宠爱赵幽缪王的母亲哀悼后,她放弃了长大(公子嘉)。
郭开卖国是可耻的,但两位赵王不是赵国的罪人吗?可惜赵国这样一个名将辈出的国家,终于灭亡了。
郭开是如何报复廉颇并陷害李牧的?这对赵国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