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锦衣卫,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更名为“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负责皇帝的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锦衣卫改造。明朝时期,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直驾侍卫、巡查逮捕”,他的首领被称为锦衣卫的指挥使,直接对皇帝负责。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被逮捕。因此,在反映明代的影视剧、文学作品中,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一样,都是让百官畏惧的机构。
就锦衣卫的组织组成而言,明成祖朱迪即位后,将锦衣卫分为南北两个镇抚司。在这方面,在电影《绣春刀2》中,我们还发现裴伦和沈炼的百户锦衣卫分别隶属于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那么,问题来了。明朝锦衣卫隶属于南北两个镇抚司。这两个镇抚司负责什么?
[img]528676[/img]
一
@ 明成祖时,锦衣卫镇抚司分为南、北两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律、纪律和军事纠正,即南镇抚司的管理对象,是锦衣卫上下的人员,而不是外面的官员。相应地,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皇帝任命的案件)可以自行逮捕、侦查、行刑、处决,无需经过刑部等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统领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叫校尉、力士,叫“蒂骑”
。
因此,明朝时期,文武官员真正害怕的是锦衣卫所辖的北镇抚司。至于南镇抚司,显然没有北镇抚司有威慑力。明宪宗成化时期,北镇抚司更直接地对皇帝负责,锦衣卫首领无法干预。明朝嘉靖时期,北镇抚司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嘉靖皇帝已经20多年没有上朝了,世界正在控制之中。在这里,北镇抚司发挥了重要作用。
[img]528677[/img]
二
因此,在电影《绣春刀2》中,南镇抚司裴伦表示,他曾经是北镇抚司,一不小心,翘起尾巴,被贬低到南镇抚司。也就是说,在裴伦等金衣卫成员中,北镇抚司的地位高于南镇抚司,而从北镇抚司到南镇抚司,即使水平保持不变,实际上还是贬低了。相反,应该是晋升。北镇抚司沈炼和裴纶在电影《绣春刀2》中都是百户级别。
然而,与南镇抚司的裴伦相比,北镇抚司的沈炼可以处理许多重大案件,这自然更容易晋升。例如,北镇抚司的千户陆文昭明确表示,沈炼将晋升为副千户,这间接反映了北镇抚司更容易晋升的情况。
三
与此同时,与南镇抚司相比,北镇抚司曾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是南镇抚司无法比拟的。此外,明朝时期,东厂还在锦衣卫中挑选了80人,多为“捷悍利牙爪”,专门“勾查出人窗簿”。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平等”。一人掌管,委以缉访刺探大权。起初,东厂只负责侦查和逮捕人员,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逮捕的嫌疑人应当移交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明末,东厂也有自己的监狱。然而,在使用人员方面,东厂往往需要从锦衣卫北镇抚司招募人员。因此,在锦衣卫中,北镇抚司与东厂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其权力也随着东厂而上升。
[img]528678[/img]
四
@ 一般来说,明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时,并没有分为南北两个镇抚司。明朝成祖朱迪即位后,将设立南北两个镇抚司,让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分工提高效率。但实际情况是,北镇抚司权势不断增长,地位较高,而南镇抚司在地位和权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明代锦衣卫镇抚司分为南、北两司,两司的职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