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被后人尊为孙子,是中国历史上兵法的鼻祖。孙武的孙子兵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许多外国人也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事实上,孙子兵法更多的是描述心理战术。如果你能在想法上击败你的对手,你将非常稳定。然而,历史上没有关于孙子死亡的详细记录,孙子打败楚国后,这个人似乎消失了。孙子后来为什么要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孙武(约公元前545-约公元前470年)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的字长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而孙武则是兵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东方兵学的鼻祖”。春秋末期,孙武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营城,几乎摧毁了楚国。但在那之后,一代兵圣就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孙武最后的下落怎么样?
[img]528622[/img]
一
@ 鉴于孙武的最终结果,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孙武被吴王夫差处死,另一种说法是孙武急流勇退,选择隐居。因此,无论结果如何,这都促使孙武在历史上逐渐消失,甚至下落不明。其中,就第一种说法而言,据《汉书》记载,兵圣孙武被夫差杀害。在《汉书》中,有一句话:“孙、吴、商、白之徒都被杀在前面,功绩被杀在后面”,也就是说,孙武和吴起、商鞅、白起一样,都被国王处死了。
[img]528623[/img]
二
与此同时,鉴于吴王夫差处死孙武的原因,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孙武和伍子胥率领军队被楚国击败。春秋末期,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营城,几乎覆亡楚国。然而,吴国显然不能吞并辽阔的楚国。秦国和楚国联军在秦国出兵的帮助下,击败了吴国的士兵。此后,伍子胥作为吴国重臣继续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而孙武却下落不明,事迹无记载。因此,孙武作为吴国士兵的将军,很可能会被吴王夫差下令伤害。
三
然而,鉴于吴王夫差处死孙武的说法,只有班固编写的《汉书》没有得到《史记》等其他史料的证据。@ 许多人仍然质疑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即孙武激流勇退,选择隐居。据史料记载,孙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大臣伍子胥(伍子胥)推荐,向吴王合鲁呈现了13篇兵法,被重用为将军。吴王合鹿在位时,真的很重视孙武这位将军,给了孙武很高的信任和重任。
[img]528624[/img]
四
@ 然而,在吴王合鹿去世后,即位的吴王夫差更为残忍,比如孔子的徒弟子贡曾评价夫差:“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特别是吴王夫差在位后期,竟然处死了孙武的好朋友伍子胥。因此,对孙武来说,无论是心灰意冷,还是害怕这位残忍的国王,选择隐居无疑是当时更好的选择。伍子胥被杀后,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做出贡献,而是躲在乡下,修改了他的兵法。约公元前470年,隐居中的孙武去世,留下了13部杰作《孙子兵法》。
孙武打败楚国后为什么消失了?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