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之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人对朱元璋的争议之一就是他杀了英雄。民间也有传言说蒸鹅杀了徐达,也就是说,徐达得了背痛。朱元璋知道他不能吃鹅,但他把它送去蒸鹅。徐达明白了皇帝的意图,就含泪吃了下来。结果,他死于溃疡。
[img]526872[/img]
野史传说可信度低。这种蒸鹅的记载出现在徐达死后的100多年里。如果朱元璋真的想杀徐达,他可以找到无数的理由。此外,医学证明,患有背痛的人即使一日三餐吃蒸鹅也不会死。
洪武十七年,一中出现天文现象:太阴星犯将军,朱元璋对这种天象非常不高兴。12月,据北平报道,徐达患有背痛。后来,经过医疗和恢复,情况有所改善。
朱元璋打天下时,徐达南征北战,战功斐然。徐达的能力和性格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因此他也是朱元璋非常信任的人才。徐达沉默寡言,但思想细致。他纪律严明,所有将军都尊敬他。每次他带领士兵出去,他攻击的城市都不会乱杀人或扰民。
[img]526873[/img]
徐达很少杀死囚犯,与下属同甘共苦。士兵们吃不饱,他饿了;如果士兵们不扎营,他们就不会睡觉;他经常慰问伤员,给他们医疗。徐达对那些敢于违反军令的人不礼貌。他直接以身作则。@ 徐达是文韬武略谨慎的帅才。朱元璋曾高度评价徐达: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女人无所爱,财宝无所取,忠志无瑕,显然是日月,只有一个将军!”
如果说刘伯温是明朝的“张亮”,李善长是明朝的“小何”,那么徐达就是“韩信”级别的人物。即使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他的功劳甚至人格魅力也超越了韩信在汉朝的表现。
[img]526874[/img]
自从徐达跟随朱元璋以来,他征服了集庆和鄱阳湖的战争,打败了陈友谅;包围平江,消灭张士诚;北伐中原,征服了大部分人民币。徐达几乎参与了明朝前后的重大军事行动。毫不夸张地说,朱元璋赢得了世界,徐达击败了他一半以上的领土。在明朝开国英雄中,没有一个能与徐达相比。他是明朝的擎天柱。
明朝成立后,徐达多次率领北伐,抗击元朝残余部落,为明朝边境的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洪武九年的一天,朱元璋邀请徐达到宫殿,两人谈了谈。朱元璋提出要匹配徐达的女儿和朱迪。徐达很快敲了敲头,说这个小女儿可以成为你的儿媳,这是我的荣幸和祝福,愿意听从皇帝的安排。
[img]526875[/img]
就这样,徐达成了皇室亲戚。徐达的长女被称为“女孩”,嫁给了燕王朱迪。在未来的王位竞争中,她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帮助朱迪,最终赢得了大宝,她自然成为了徐皇后。不仅如此,徐达的第二个女儿成为了朱元璋儿子的妃子,第三个女儿成为了安王的妃子。这种特殊的荣誉在整个明朝只有徐达一家。
特别有价值的是,徐达虽然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来自淮西凤阳,但他可以摆脱当地观念的束缚,不与村民结成帮派,也不卷入淮西勋贵集团的是非斗争。
淮西勋贵集团骨干胡伟勇看到徐达树根深蒂固,威望很高,计划吸引他,但徐达根本不理他。胡伟勇“贿赂福寿使图达”,福寿告诉徐达,徐达经常提醒朱元璋:胡伟勇不适合当总理,皇帝应该小心后来,胡伟勇因谋杀而被杀,朱元璋想到徐达,才明白徐达忠诚。
[img]526876[/img]
虽然徐达忠诚谨慎,但他仍然无法避免朱元璋的怀疑。毕竟,功劳大、威望高的臣子与皇帝有着天然的隔阂。在一个奏折中,陈文辉提到“刘基和徐达的猜测”,并说:“看着小何和韩信,他们的怀疑有多大?”
在给徐达写的神道碑中,朱元璋也承认自己因为所谓的“太阴将军”而“邪恶”。这时,徐达已经在北咀了,卧床不起。朱元璋对他不放心,不时派间谍询问徐达的消息。
然而,无论朱元璋多么怀疑,徐达在政治上都很忠诚,在经济上也不贪婪。他的生活非常检点,没有把握,从而避免了兔死狗烹饪的悲剧。
洪武18年2月,徐达病情突然恶化,很快就去世了,年仅54岁。听到徐达去世的消息,朱元璋不知道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真情实感。他悲痛欲绝,辍朝,亲自为徐达写了一篇碑文。他将徐达封为中山王,并将徐达封为武宁,将他庄严地埋葬在中山的阴凉处,并享受太庙和英雄榜第一的待遇。
为了表达对徐达的追忆,朱元璋特意让徐达的长子继承魏国公。第三个儿子徐增寿是右军都督府的左都督,第四个儿子徐英旭是军事职业中军都督府的总督。
[img]526877[/img]
秋媚说:徐达之死其实是自然死亡,不是朱元璋杀的。
民间有传言说徐达死是因为吃蒸鹅。 这种说法可信度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