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是108位英雄中的主要角色之一。鲁智深原名鲁达,最初是北宋西北边防军的下级军官。勇敢的行侠杀死了镇关西,并提起了人生诉讼。他不得不出家当僧,暂时避开了佛教。
[img]526476[/img]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仍然积累了很多生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不是他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许多古代真实的社会现象。鲁志深的和尚也是古代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有很多英雄像鲁志深这样绝望的和尚。唐末著名起义军首领黄巢曾攻入长安,建立大齐国,震惊世界。然而,他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移动作战政策,没有建立稳定的基地,最终起义失败。
[img]526477[/img]
在古代,聚众起义是一种令人发指的罪行。它需要千刀万割,摧毁九个家庭。结局非常悲惨。即使是像黄巢这样的铁人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最后,他的下落成了一个谜。有人记载他被官兵杀害,也有人记载他出家为僧,留下了著名的“自题像”:“四十年前草上飞,铁衣满是僧衣。天津桥上没人知道,只靠危阑看夕阳。”。
明末著名军队领袖李自成最终因与黄巢相同的原因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已经被杀了,但考古研究证实,李自成很有可能在湖南石门一座稀疏的寺庙夹山寺成为僧侣,化名为“奉天玉和尚”,在青灯古佛前残生。
所以问题是,为什么这么多英雄,无论是黄巢、李自成还是鲁志深,都选择和尚而不是道士?在古代,虽然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不同,神主也不同,但对普通人来说,佛教和道教的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远离世界的繁荣,反思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的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这么多英雄英雄,在穷途末路的时候,首选出家为僧而不是道士?
第一个原因是和尚需要举行一个必要的仪式:剃须和剃须。电影和电视剧中有很多白胡子。事实上,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根据佛教的古典戒律,胡须和头发应该同时剃掉。《一般涅盘经》记载:“你应该剃掉你的头发,听听它的和尚。”
一个大个子,一旦剃掉头发,他的脸就会焕然一新,仿佛他改变了自己的个人,与原来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黄巢、李自成、鲁志深等人都被朝廷追捕,在通缉令上画了一张照片,并奖励了他们。但一旦剃掉头发,外表特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即使追兵来到他们面前,也很难确认。当道士不需要剃须时,很容易被认出来。
第二个原因是佛教有着独特而强烈的“忏悔”文化渊源。佛经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苦海无限,回头是岸,这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深厚的罪恶,只要他致力于佛陀,他就能获得新的生活。
虽然黄巢、李自成等人都是世界英雄,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以失败告终。他们是世界上不可接受的。他们的未来是黑暗的,他们的内心是沮丧和沮丧的。佛教的“忏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他们渴望找到出路的心态,给了他们一个现实的情感出口和虚幻的生活机会,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基于上述原因,古代英雄在绝望时成为僧侣的首选。
揭秘:古代英雄走投无路的时候,怎么能做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