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温韬的故事吗?
盗墓从来都不是一个新词,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盗墓贼。虽然盗墓的目的不同,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一样的。在许多古代皇帝和贵族的陵墓中,有许多罕见的珍宝。例如,曹操盗墓是为了养活自己的军队。在战争期间,许多军阀实际上都做过这样的事情。们要谈谈历史上五代梁国人温涛。温韬可以算是盗墓贼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名人。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上,温韬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唐皇陵盗贼。关中的皇陵,无论大小,几乎都幸免于难。与曹操、孙殿英等其他盗墓贼相比,温韬更像是一个纯粹的盗墓贼。不管是什么墓,只要有财宝,就逃不过温韬的魔爪。那么,温韬偷了多少墓呢?这样一个盗墓贼,他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img]524094[/img]
1.温韬简介
温韬(?-928)后更名为李彦韬,五代梁国人。五代十国时期,他曾担任耀州节度使(相当于今天陕西省军区司令员)。他担任了七年。在此期间,他利用职务之便疯狂犯罪。关中地区的唐代陵墓都幸免于难。当他利用战争时,他带领他的下属摧毁了陵墓并挖掘了陵墓。灾难性、不可逆转的破坏给中国帝王陵带来,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它们私藏,流落外市,甚至被破坏。后来唐明宗不喜欢被杀。
新五代史记载
京兆华原人也是温韬。少为盗,后事李茂贞,华原镇将军,冒姓李,名彦韬。茂贞以华原县为耀州,以陶为刺史。梁太祖围茂贞于凤翔,韬以耀州降梁,已复叛归茂贞。茂贞以美原县为鼎州,建义胜军,以陶为节度使。末帝时,陶复叛茂贞降梁,梁改耀州为崇州,鼎州为裕州,义胜为静胜军,即以陶为节度使,复其姓温,更名昭图。
陶在镇上七年了,唐诸陵在其境内的人都发现了,拿走了自己收藏的金宝,而昭陵最固。陶从道下看到宫殿制度宏伟,不同于世界,中间是床,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的石信是铁盒,藏前世的书,钟,王的笔迹,纸墨如新,陶拿走了,然后传到了世界上,但乾陵的风雨不能发生。
后来朱友谦叛梁,取同州,晋王以兵援友谦而趋华原,韬畏,求迁佗镇,遂迁忠武。庄宗灭梁,陶自许来朝,因灵人景进贿赂刘皇后,皇后为言之,庄宗待韬很厚,给李绍冲起了个名字。郭崇韬说:“这劫陵贼尔,罪不可赦!庄宗说:“已宥之,不能失信。"突遣返镇。明宗入洛,与段凝俱收下狱,已赦之,勒归田里。第二年,流于德州,赐死。
呜呜,厚葬之弊,自秦汉以来,率多聪明英伟之主,虽有高谈善说之士,极其陈其祸福,有不能开其疑!不就是财富的欲望,溺爱自己的自私,而未然之祸,难以形容,不足以动心吗??但是闻温韬之事的人,可以少戒!五代之君,往往不得其死,何暇顾后哉!独周太祖能鉴韬之祸,其将终也,为书以遗世宗,使瓦棺、纸衣而敛。埋葬,开棺示人,既埋葬,刻石告后人,不下宫,不守陵妾。其意丁宁切到,但实录不书其埋之薄厚也。它还埋葬了他一生所服的皇冠、通天冠和江纱袍,一个在京师,一个在禅州;他还埋葬了他的剑和甲,一个在河里,一个在名人,所以他无法原谅他的目的。
[img]524095[/img]
2.温韬偷了多少墓?
温涛原本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第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汉和后周。从后梁到后周只有53年,即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温涛是后梁的人。虽然他是耀州的大官和节日使者,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司令员,但他并不出名。让他出名的是他的盗墓行为。
他盗墓的目的一定是为了钱。碰巧他管理了这个地区,当时正好是战争,给了温韬一个机会。温韬毫不留情地偷了唐代的坟墓。
唐朝有18座陵墓,也被称为唐朝的18座陵墓。这18座陵墓分布在陕西省关中渭河以北的6个县。以唐朝长安为中心,东西相隔150公里,形成扇子。唐朝的十八座陵墓非常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墓。它们建在山上,虽然有18座陵墓,但埋葬了19位皇帝。
十八位姓李的皇帝和一位姓武的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与唐高宗李志葬在乾陵。乾陵是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坟墓。
换句话说,温涛偷了18座陵墓的17座,但没有偷乾陵。温涛根本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也没有被盗。当时,温涛在寻找乾陵的入口时,突然出现了异象,闪电雷鸣,温涛直接吓跑了。唐末,黄巢带领40万人挖掘乾陵所在的凉山,更不用说温涛了。
[img]524096[/img]
3.温韬的下场是什么?
《资治通鉴》:唐帝诸陵遍布华原贼帅温韬聚众。
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有风雨。
正如我刚才所说,温涛是后梁时期的人物。后梁是唐代后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公元907年建立的大梁。正是今年,唐朝正式灭亡。
后梁已经存在了16年。公元923年,晋王李存琏被称为皇帝,即后唐。不久,后唐进攻开封,后梁末帝朱友贞上吊自杀,后梁灭亡。
后唐,听名字就知道是大唐的延续。像温韬这样偷了大唐陵墓的人迟早会被抓住。
唐明宗于296年进入洛阳,将温韬流放德州,随后将温韬赐死。
温韬偷了谁的坟墓?他的最终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