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徐达对朱元璋说了一句话,三万人直接丧命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出将入相,文武无与伦比”。这是明太祖朱元璋送给将军徐达的对联,表达了他对徐达才华和功绩的高度赞扬。的确,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徐达堪称朱元璋最有力的得力助手和心腹大臣。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徐达,朱元璋能否建立明朝,还需要打个大问号。

据《明史》记载,徐达来自安徽省濠州,即今天的凤阳,他和朱元璋是同乡。徐达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场,身材魁梧,相貌端庄。在元末的乱世中,徐达不愿意成为一名一生都没有出头的农民。22岁时,他毅然参加了红巾军郭子兴部。

[img]525127[/img]

在郭子兴军中,徐达和朱元璋第一次见面。雄心勃勃的朱元璋注重到处吸引人才。经过与徐达的交流,他一眼就认定徐达是一名将军,所以他专注于与他交朋友。从那时起,他们成为了一生的亲密战友。从那时起,经过几次成败的起起落落,朱元璋从未放弃,也从未效仿,并逐渐成为朱元璋集团中的重要二号人物。

在徐达的军事生涯中,他带领明军创造了无数辉煌的胜利。朱元璋的许多强大对手,无论是张世诚、陈友谅还是元顺帝,都在徐达的军阀和骑兵手下领导了重大失败。徐达的巨大成就与他的三个特点密不可分。

徐达的第一个特点是“长于策略,言简思精”。他沉默寡言,但头脑敏锐,无遗策,料敌如神,善于出奇制胜。第二个特点是军纪严明。徐达的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令出不二,不扰”,执法如山,赏罚分明,严禁士卒入侵人民。朱元璋以他的部队为榜样,向全国推广,要求所有武将都像徐达一样“御军有纪律,战胜攻取为将军”。

徐达的第三个特点是仁义不嗜杀。他非常关心普通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与下同甘共苦,所有士兵都感恩死亡”,赢得了人们的心。即使在战斗中捕获敌人的间谍或战俘,徐达也不会受到伤害。相反,他“以善良为己用”,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img]525128[/img]

然而,这样一个开放、正直的徐达也向朱元璋发表了一份小报告,造成了严重后果,突然让3万多人失去了头脑。据《明史》记载,自洪武六年以来,胡卫勇一直是明朝的右丞相。但这一次,朱元璋失明了。胡卫勇是一个奸诈的恶棍。他利用皇帝的信任,独占权力,排挤忠诚,在徇私舞弊中充满私囊。

最危险的是,为了培养个人势力,胡卫勇偷偷拉帮结派。许多朝中大臣和在外掌兵的将军都是他的心腹亲信。有一段时间,势力遍布朝野,对朱明王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然而,胡卫勇非常狡猾。在朱元璋面前,他总是聪明忠诚,欺骗朱元璋。

满朝的文武都担心自己的安全和幸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保护自己,不敢说话。将军徐达看到他的眼睛很焦虑。他想了一遍又一遍,为了明朝的国家,毅然决定揭露胡卫勇。他私下拜访了朱元璋,“阴为帝言,但不任相”,并强烈报道了胡卫勇的小报告,讲述了胡卫勇的各种违法行为。

徐达是一位著名的仁人绅士,几乎从来没有在朱元璋面前说过任何人的坏话。因此,徐达的话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视。他警惕胡伟庸,开始重新审视。偷偷窥探胡伟庸的行为,最终发现徐达的话是值得的,于是他下定决心把胡伟庸拿走。从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大案“胡伟庸谋反案”开始。

徐达做了这个小报告。虽然他没有那么光明正大,但他不得不为国家做同样的事情。然而,令他惊讶的是,朱元璋无法停止大规模杀戮。“有3万多名单词和受害者”突然让3万多人失去了头脑。当然,这是朱元璋的矫枉过正。我们不能怪徐达。


徐达对朱元璋说了一句话,三万人直接丧命徐达对朱元璋说了一句话,三万人直接丧命

,,,,,,

  •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明太祖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

  • 福王朱常洵是怎么死的?朱常洵生平事迹简介
  •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明神宗宠妃郑贵妃,明光宗朱常洛是其异母兄长。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原本是...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揭露明朝徐达的死因:为什么墓碑比朱元璋高?
  • 徐达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题是他的死。这样的版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会抢走他的天下,于是他下...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