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应该对李燕并不陌生。然而,虽然李燕是刘备的孤儿大臣之一,但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了。换句话说,李燕在这件事之前一直是一种默默无闻的态度。刘备选择李燕作为自己的孤儿大臣的原因是什么,与诸葛亮达到了相似的地位?李燕原本不出名的人,到底是为什么被刘备选中的,刘备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img]525393[/img]
1、李燕成为托孤大臣的三个原因
刘备的蜀汉政权属于外国政权。刘备赢得益州后不久,为了安抚益州派,娶了吴毅的妹妹。虽然刘备一开始是刘茂的妻子(刘茂此时病逝),但他最终还是听从了法正等人的意见。托孤大臣不仅可以选择荆州派的诸葛亮。虽然刘备知道诸葛亮对自己很忠诚,但他可能不会为儿子刘禅制衡。为了安全起见,他必须有制衡措施。另一方面,他还需要安抚益州派的人,选择另一个益州派的大臣。
诸葛亮主要关注托孤大臣中的文学。早年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后,诸葛亮主要负责后方的统筹考虑。在早期阶段,诸葛亮并没有参与军事行动。《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博望坡实际上是刘备自己做的。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的功劳,托孤大臣最好选择一名将军。
李燕自己的才华非常出色。早年在刘彪、刘章任职时,李燕因才华而闻名。后来,他转到刘备的手下,参与了蜀汉法律基础的制定。他被任命为前卫、太守和兴业将军。后来发生的两件事可以更生动地反映李燕的军事才能。
公元217年,岳县义帅率领军队围攻新道县,李燕前往救援,击败高定逃跑。公元218年,刘备在汉中与曹操作战,马秦、高盛在齐县开始兵役,招募了数万人。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李燕只带领县里的5000多名士兵击败了他们,杀死了马秦和高胜,平息了动荡。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燕可以成为托孤大臣之一。一方面,刘备需要平衡各派利益,另一方面,他自己的能力更加突出。
[img]525394[/img]
2、李严是怎么死的?
公元231(建兴九年)春天,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负责监督粮草运输。夏秋两季,阴雨绵绵,粮草运输供不应求。李燕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给诸葛亮传话,让他撤军。诸葛亮收到信后答应退役。
李燕听说军队已经撤退了,所以他假装很惊讶,说:“军队有足够的食物,你怎么能再次撤退呢!”目的是解除监督食物和草的无效责任,显示诸葛亮延误战斗机的错误。他又玩了主人,说:“军队伪装撤退,实际上是用来引诱敌人与他进行决定性的战斗。”诸葛亮递上了李燕原来的手迹,李燕的错误和矛盾突然暴露出来。李燕辞去了贫穷的理由,不得不磕头认罪。
于是诸葛亮弹劾李燕说:“自从先帝去世以来,李平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家庭,还有一些小恩小惠。他只想顺利生活,求名,不顾国家大事。李燕为臣北出兵,希望带兵守卫汉中。李燕一再以拒绝为借口。他没有来汉中的意图。相反,他想把五个县连在一起,自己做巴州刺史。去年,大臣们计划西征,希望李燕主管守卫汉中。李燕说,司马懿和其他在那里开放政府的人作为大官。大臣们心里明白李平的卑鄙心理,想借我临行的机会强迫我给他一些利益。因此,大臣们表示,他的儿子李峰负责江州事务,并给了他如此破格的待遇。他想解决暂时的紧急情况。李严上任后,为臣把大小事权全部委托给他,朝廷上下都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善待李严。正是国家大事未定,汉朝倾危。与其揭露李严的缺点,不如表扬和鼓励他。我只是认为李燕的本性只是为了获得一些荣誉和利益。没想到,他有一颗颠倒是非的心。如果这种人和事任存在,就会导致国家的灾难和失败。这是为臣愚暗,说多了徒增的罪魁祸首。于是废李严为民,流放梓潼县。
公元234年(建兴12年),李燕听说诸葛亮去世了,于是死于疾病。李燕经常希望诸葛亮能再次使用他,认为除了诸葛亮,其他大臣不能再使用他了,所以他很生气。李燕的儿子李丰官到朱提太守。
[img]525395[/img]
3、李燕的个人贡献
据《水经注》记载,李严在健为任郡守期间(214-22年), 蒲江大堰又称“六水门”枢纽工程,又称“六水门”枢纽工程,可连接江两岸。
东汉晚期,战争非常激烈,都江堰、六水门等大型水利工程严重失修。李燕上任后,对水利工程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当时的生产建设成果。李燕的水利改造项目影响了后代,导致南宋时期、工作部侍郎、井研人员李新川认为
“眉州通济堰,建安间创始”,把功劳记在李严当时的盛举上。
为什么李燕被刘备选为托孤大臣?他死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