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古代的旅行费,
从唐高祖李渊到昭宣帝李珍,终唐一代凡290年只发行了七八枚硬币,而正史上只有三枚硬币,即“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这种情况与历代令人眼花缭乱的货币制度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唐代的货币政策非常稳定有效。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年间)天下大捻,斗米只有三四钱。”按照今天的单位换算,“一桶米”大约等于六公斤;@ 换算一下,以当时的购买力,“一文钱”可以买到2公斤以上的普通主食。当时,一两银大约等于人民币200元,大约等于1000元,也就是一贯的钱。
[img]522876[/img]
如今,“北漂南漂”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人的一种努力形式。离开家乡的年轻人只有在长假期间才有机会与亲戚团聚。幸运的是,交通便利,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长途旅行。在唐朝,如果一个流浪者想回家过节,他会准备多少纠缠?
我们以北京到沈阳的距离计算,全程700公里。
唐代最昂贵的旅行方式是马车。虽然马车颠簸,但速度得到了保证。根据官方道路上马车的标准速度,马车每天可以行驶约35公里。如果乘客没有太多行李,车夫每50公里收费100英里。
当然,如果乘客有很重的行李,每50公斤行李将收取100篇文章。假设马车以均匀的速度行走,700公里至少需要20天,再加上旅途中的休息时间,至少需要25天。司机收取的差旅费大约是1400篇文章。如果你想加上这25天的住宿,你可能需要准备两两银子,这就足够了。
[img]522877[/img]
根据唐代的购买力,两两银几乎相当于现在的4000元。在唐代,一个“北漂”流浪者,如果你想回到700公里外的家乡与亲戚团聚,从幽州到沈州,如果你想尽快到达,选择最快的马车作为旅行方式,那么你必须准备相当于4000元的旅行费。
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他们想完成这次旅行,他们只需要几百元就可以买到一张高铁票,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即使他们买了一张商务舱的机票,也不会花4000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的出行确实是个大问题。然而,即使是对历史缺乏了解的朋友,看过更多以历史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也明白马车根本不是普通人常用的出行方式。@ 如果马车被视为唐代最高水平的出行方式,4000元不是天价出行。
对于家境普通的人来说,选择水路是最划算的。唐代水路四通八达,不考虑上山下坡的不便。更重要的是,船的容量远远大于马车,乘船的成本更便宜。假设从幽州到沈州有一条直达顺水的运河,普通船只每天可以行驶25公里,从幽州到沈州总共需要28天,客船昼夜前进,@ 沿途不要考虑留宿。
[img]522878[/img]
至于成本,我们无法从历史资料中找到明确的数据。然而,根据汉宋乘船的价格,完成这次旅行最多需要100篇文章。当然,如果你逆水行舟,乘船的价格必须翻倍。这样,船客只需准备300或400美元(包括200美元的杂费),相当于现在的700或800元,就可以完成这次回家之旅。
参照唐代的工资标准,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地方官员每月可以拿到500元的工资。如果一个家乡在沈州被朝廷分配到幽州的基层官员想回家,如果他选择马车作为交通工具,往返需要四两银子,也就是八个月的工资。为了回家和亲戚团聚,连一个基层领导都要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半年,显然是不可能的。
然而,如果基层官员选择像普通人一样乘船回家,他只需要准备一两个月的工资,这是非常划算的。
[img]522879[/img]
唐代的马车是最顶级的出行方式,现在相当于飞机的头等舱规格。在乘船方面,从成本的角度来看,相当于现代人乘火车。价格非常接近人们,这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的一种出行方式。当然,与目前的交通方式相比,唐代的出行方式还是有点贵,劳动人民不愿意在路上浪费钱。我该怎么办?然后我不得不选择走路,走开腿去目的地。
事实上,这种旅行方式在唐代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以学者为例,他们的家人为了学习付出了所有的钱。赶考的时候,家里根本凑不出来。这个时候,他们只能委屈寒窗十年的学生。家人提前准备好干粮,在紧急情况下给孩子带来少量的银子。最后,学生们张开双腿,向着目的地前进。这样,连几百块钱的船费都可以省下来。
[img]522880[/img]
根据一个普通人的脚力,每天的行驶距离大约是25公里,类似于乘船的速度。这样,步行确实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旅行方式,你可以看到沿途不同的风景,为什么不呢?不幸的是,步行只适合短途或中途旅行。如果学生住在远离长安的边境城市,学生可能不得不提前半年开始。
由此可见,唐代的交通方式并不多,只是效率太低。
参考资料:
【新唐书】、资治通鉴】
古代旅游费用贵吗? 看看这个朝代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