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的故事。
誓死不降是很多人眼中一个将军应有的骨气。即使他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也不能向敌人投降。这样的人才会被称为一代著名的将军。然而,明清时期有一个例外。作为一名明朝将军,明朝将军祖大寿多次投降清朝,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说他是奸臣。为什么?祖大寿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忠臣还是奸臣?
[img]521341[/img]
明末将领中,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洪承类等为数不多的人降清,但其中一人一直在为人们争论不休。他是两次降清的祖大寿(第一次假降,第二次粮食绝援尽而降)。后世有人认为自己对明朝忠诚,有人认为自己献城卖国卖友。那么真正的祖大寿是什么样的人呢?
明末辽东人祖大寿,字复宇,是吴三桂的叔叔。祖大寿家出身世代军官,世袭明朝宁远卫军。他的父祖成训曾任辽东副总兵,1621年(天启元年),祖大寿任中军游击。1626年正月(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攻宁远,被守城的祖大寿士兵用大炮炸伤。明军大败后,祖大寿以军功晋升副总兵。第二年,皇太极亲率后,金军围攻锦州,攻宁远。辽东巡抚袁崇焕命令祖大寿带领4000名精兵绕敌,满桂、尤世威等总兵率军到敌前形成角势,与宁远城下清兵激战。祖大寿等大战城外,士卒多战死,依然力战不退。6月5日,皇太极败走,历史上被称为宁锦大捷。此后,袁崇焕在崇祯元年(1628年)督师辽东,祖大寿升任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扎在锦州。
崇祯皇太极两年(1629年),袁崇焕被刚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下狱。祖大寿既冷又生气,率部东走,然后被劝回。第二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崇祯四年(1631年),祖大寿被皇太极围困在大凌河城,明军四次救援,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破也没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里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完了就杀人相食。皇太极两次致书祖大寿劝他归降,10月28日,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开城门请降,这是他的第一次投降。
[img]521342[/img]
但这是诈降,祖大寿命以帮助后金夺取锦州城为名,让皇太极放自己回去,但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崇祯皇帝升祖大寿为左都督,并三次下令其进京陛见,但均被其借故拒绝。(祖大寿怕自己走了老老板的后尘)。崇祯十四年三月,皇太极率军攻打锦州,大败增援锦州的蓟辽总督洪承围军13万人。洪承围退役松山,次年二月松山城破,洪承围被俘到盛京后降清。崇祯十五年(1642)三月,被围困一年的锦州城粮草断绝,城中杀人相食,祖大寿率部开城投降。降清后,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并随清军入关。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
祖大寿明末名抗清将领关宁铁骑的领袖。他曾经是袁崇焕得力的下属,也是吴三桂的叔叔。1642年被皇太极兵包围锦州一年多后第二次降清。明末降清有许多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著名人物:吴三桂毛文龙的两个老部门还可喜耿仲明(耿精忠的爷爷),他们都被封王封侯。吴被封平西王尚,被封平南王耿,被封靖南王。这三个人都是清兵入关后率部与清军南征北战,对同胞作战非常激烈。他们很快就清除了大明残部和农民起义军,为清朝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祖大寿不愿降清。
祖大寿是明朝的总兵官,有权势,有地位,生活舒适富裕。如果你投降清朝,你可以参考以前的李永芳。虽然你有一个女婿的身份,但在八旗的孩子眼里,你仍然像狗一样。如果你想在战争中拼命冲锋在前,你根本不能轮到他。此外,在进入海关之前,清政权也非常贫穷,物质和文化都非常落后。更好的东西是从明朝抢劫的。除非明朝的将军处于绝望的境地,否则他们很少投降。祖大寿先后两次降清,第一次是崇祯四年十月大凌河之战,第二次是松锦大战期间的崇祯十五年,第二次是走投无路时的投降。崇祯皇帝对祖大寿并不薄,甚至知道他已经降清了,也没有追究。虽然袁崇焕的结局让祖大寿寒心,但他还是选择为明朝效力,说他是明朝的忠臣,比其他很多总兵官强多了。
二皇太极多尔根也不想用他。
祖大寿第一次投降皇太极。他原本同意里应外合帮助赢得锦州,但逃回锦州后,他没有履行合同。英雄爱英雄。皇太极非常欣赏祖大寿。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容,没有侄子祖泽润、儿子祖泽红、养子祖可法等人给他们房子和官职,并多次派人告诉祖大寿,他不会介意他的信仰。然而,祖大寿两次被迫降清。我不希望皇太极不会再用他了,也不会让他的地位超过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或石廷柱。另一方面,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润已经是汉军正黄旗的固山额真,祖大寿的地位太低也不合适。皇太极安排祖大寿隶属于汉军正黄旗,仍然是总兵官。这是耿仲明石廷柱为汉人担任总兵官的职务。后来,祖大寿跟随清军进入北京,最终死于顺治13年。
[img]521343[/img]
第三祖大寿的强大实力丰富了清军的力量。
崇祯皇帝和皇太极之所以对祖大寿如此礼貌,根本原因是他实力雄厚,祖氏家族控制的武装在辽东起着重要作用。皇太极时代建立了一支名为乌真超哈的汉军,由佟养性指挥,佟养性死后由石廷柱接管。松锦大战胜利后,祖大寿带来了大量的士兵。此外,祖大寿在大凌河战争中投降的部下,数量相当大,都是久经战阵的精英。再加上三顺王石廷柱等人的汉军实力可观。于是皇太极把乌真超哈改成了汉军八旗,让祖泽润做了正黄旗的都统,祖可法、祖泽洪、祖泽远等人做了各旗的副都统。
虽然祖大寿本人被吊死了,但他的子女和下属已经成为清军的骨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祖大寿的侄子吴三桂作为总兵官守山海关。吴三桂的父亲吴翔也是总兵官。他曾多次劝说吴家在北京祖大寿降清,这对吴三桂后来的选择仍有很大影响。
为什么祖大寿多次降清?真正的祖大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