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的故事。
甘宁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年轻时曾当过劫匪,后来加入刘表和黄祖,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此后,甘宁率军主动投身孙权,这也拉开了甘宁一生的光辉时刻。甘宁对峙关羽一点也不落后,还夜袭曹营立下无数功劳。然而,甘宁并不是一个容易控制的将军。他敢于公开违反军令,孙权对甘宁的态度也起起落落。以下是甘宁的行为,以及他在东吴的处境。
[img]521227[/img]
甘宁的表现无疑是江东十二虎臣中最亮眼的。他敢为人先,又悍不畏死,可谓孙权手中的一把尖刀。但不可否认的是,孙权从未信任甘宁。尽管甘宁为江东集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孙权从未给过他单独作战的机会。不仅如此,甘宁一生都没有被封侯,更没有进入东吴统治集团的中心。由此可见,孙权对甘宁的态度一直不放心。
孙权只是用的能力,其实不亚于曹操。所以问题来了,他为什么不相信甘宁呢?是甘宁能力不足吗?答案是否定的,甘宁的威势曾经让曹操关羽害怕。《三国志甘宁传》引用《江表传》说:“权密智宁,使夜入魏军。100多名宁乃选手下的健儿,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恐鼓噪,举火如星,宁已入营,作为鼓吹,称万岁。当时曹操率兵出来,号称有40万大军。在这种情况下,甘宁带领100多名骑士闯入其营账,给曹操一个下马威,增强了吴军的气势。那是多么勇敢豪迈?难怪孙权事后对甘宁有这样的评价:“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
不仅如此,甘宁和鲁肃在益阳守卫时,也震慑了关羽。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羽号有三万人,自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多里浅濑,云欲夜涉渡。“甘宁听说关羽要过河,并没有被自己的名声吓到,而是要求带领800人留在河对岸,准备迎头痛击关羽。听说甘宁的计划后,关羽也明白了自己的勇敢和善战,于是放弃了渡河的计划。“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这样的甘宁,有多自信?
[img]521228[/img]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在作者看来,虽然孙权知道甘宁是一个罕见的老虎将军,但他更了解甘宁的另一面。孙权害怕的是甘宁的“地痞”身份。凶猛的杀戮和背信弃义隐藏在甘宁英勇勇敢的另一面。
根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甘宁)很少有力量,好游侠,招募年轻男孩,因为运河英俊;聚在一起,带铃,人们听到铃声,知道是宁。”甘宁是一个金帆贼,看看一些和他打交道的人,都是无知的轻男孩。在这样的环境下,甘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他的一生中,他确实被认为是一种背叛。
鲜为人知的是,甘宁最初是被刘燕招降的。后者是第一位益州牧羊人,也是刘章的父亲。据《后汉书刘艳传》记载:“刚开始,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颜悉收以为众,称为‘东州兵’。甘宁也是南阳人,此时他来到了益州。《三国志甘宁传》引用《吴书》说:“宁为吏举计,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回家。可以看出,甘宁在益州没有受到刘燕父子的重视。于是在刘燕死后,他与他人合作,生出了谋反之心。《三国志·刘璋传》引用《英雄记》说:“怎么死,子璋代为刺史。会长安拜颍川胡茂为刺史,进入汉中。荆州别驾刘合,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转,击败荆州,走进荆州。”
甘宁谋反失败后,他不得不来到荆州。后来甘宁听说刘表很有见识,就打算投奔他。然而,甘宁有背主的行为。刘表怎么能相信他的性格?过了一段时间,甘宁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于是打算去东吴,但中途却被黄祖拦住了:“黄祖在夏口,军不能过,是留依祖。就这样,甘宁不得不暂时留在黄祖手下。不久之后,甘宁找到了成功投身孙权的机会。并向后者提出了一个计划,成功地帮助孙权解决了黄祖的心腹问题。
[img]521229[/img]
如果甘宁反叛黄祖,黄祖就不重视他。然后接下来的例子真的证明了甘宁的不守承诺。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所以不要还。甘宁亲自来到吕蒙家拜访,以消灭敌人。吕蒙和他的母亲为甘宁准备了一场宴会,以稳定甘宁。甘宁见此,只好骗吕蒙自己不会杀那个厨子。就这样,吕蒙放下了对甘宁的警惕。面对吕蒙的信任,甘宁的做法令人心寒:“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绑桑树,自挽弓射杀。毕,智船人更加增加船缆,解衣卧船。”
可以看出,甘宁虽然勇敢,但却是一个难得的将军。但他粗暴易杀,多次背信弃义。面对孙权的命令,甘宁有时不听。孙权怎么能相信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甘宁?甘宁最大的错误是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臣子的职责。
甘宁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为什么他得不到孙权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