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作家欧阳修的《醉翁亭》一直是一篇令人难忘的文章,从未见过人们能和当地太守一起旅行,玩得这么开心。欧阳修自称“醉翁”,其实很难想象当时他还不到40岁,看起来真的是醉翁,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欧阳在官场修身,但为什么这么早就长满了白发?
[img]517654[/img]
欧阳修少白头,30岁就有白发,40岁就全白了。那一年,我把它放回北京,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宋仁宗的眼泪都快下来了:“清何老是这样的!”
欧阳修自称“醉翁”,才36岁!他比别人早就体会到“老”这件事了。他早就知道命运有多无情,人意有多卑微,名声有多快。
如何解决这种无解之忧——赏花喝酒,听歌姬唱歌,和朋友们热闹地说笑...
欧阳修爱这个世界,爱文艺,爱花,爱美,爱年轻人的朝气,爱这个国家...但是世界对他不是特别友好,上帝给了这个热衷于美的人一个不好看的外表。
他眯着近视,龅牙,脸比耳朵白,站在那里虚弱。他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更别说老了。和美女在一起,与其说是左拥右拥,不如说是劫持。算命说他是异相。但是不认识的人看,他是个坏老人。
[img]517655[/img]
古人非常重视男人的外表。不用说,晋朝人谈论时代美女。直到宋朝,男人们仍然需要梳理头发,挑选衣服,插上季节性的花枝,把玉佩挂在腰上,用扇子摇晃。至于欧阳修,他只能走气质路线,以性格和才华取胜。据估计,还有温柔和体贴——他和他的三个妻子非常相爱。不幸的是,前两个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死了。
连续两次丧偶,再加上一次丧子,我身体不好,心里隐藏着更多的恐惧。欧阳修在洛阳呆了三年,24岁到27岁,是最绿最幸福的日子。但就在这里,满城鲜花,隐藏着悲伤。
后来,他从洛阳调回首都。在他站稳脚跟之前,他被降职到湖北宜昌六年,因为他为范仲淹说话。当他离开洛阳时,被离别情绪困扰的欧阳修想起了一个可怕的命题:生活自然是情感上的痴迷。生来就是一个人,作为一切事物的精神,天生就被感情控制,如此痴迷,如此脆弱。仅仅离别就会让人们痛苦地变成这样,一个人死于心碎是多么容易。
如果你离开歌曲,不要翻新歌曲。你可以毫无遗憾地告别这里的春风。欧阳修认为生活是不完整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放开身心,拥抱我们能拥抱的一切。
这是欧阳修对生活的回答。他也这样做了,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做到了极致:作为文学,他是文学界的领袖,诗歌和散文都很好;为历史,他编写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为官,他是三朝重臣的老兵;为政,他清明务实,不遗余力地选拔人才;为艺,钢琴、象棋、书画,或金石文字专家。
他的生活是如此的丰富,许多普通人不到他的十分之一。他满意吗?你不再为“情感痴呆症”的人类心灵而痛苦了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随后的岁月、人事代谢和匆忙的聚散中,洛阳的花被他一次又一次地记住和歌唱,象征着青春和美丽的花朵,在他的生命中重叠,绽放到尽头。
[img]517656[/img]
降职滁州,就是写《醉翁亭记》的时候。公务结束后,他让下属在官邸周围种了无数的花,并在公文上指示:“浅红深白宜相间,但还是要先种。我想在四点钟带酒,但我不会教我一天不花。”严肃的政府机关让他花开,蜜蜂来来往往。他坐在里面,头发花白,高兴地拿着一个酒杯。
真滑稽,但也真让人肃然起敬。
“我希望这朵花永远绽放。”这是对无限的挑战,是疲惫生活中不朽的英雄梦想。这是欧阳修的绝代浪漫。
欧阳在官场修身,为什么不到40岁就满头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