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府兵制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王朝。鲜为人知的是,从源头上为唐朝建立军事支柱的人,竟然是西魏权臣宇文泰,鲜卑族。
这是从西魏大统(公元535-551)到唐代天宝(公元742-756)的200多年,实行了一种特殊的兵制——府兵制,府兵制的创始人是宇文泰。
玉文泰字黑獭,代郡武川鲜卑人,出生于北魏边镇下级军官。18岁时,他被河北省人民起义首领葛荣任命为将军。后来,他转投何拔岳,随行入关镇压关陇起义军。
永熙三年何拔岳去世,宇文泰被众将支持为教练。据关中,他欢迎魏孝武帝,定都长安,建立西魏。之后,他毒死了孝武帝,并建立了另一个元宝矩,以宰相、尚书令和大冢宰控制朝政。
宇文泰执政-政治问题,锐意改革,多创新,府兵制是他实施的重要创新措施之一。
府兵制是以设立军事组织单位“兵府”命名的。
[img]516327[/img]
宇文泰赖以起家的武装力量,是何留给他的以武川镇兵户为骨干的军团。这个军团只有几千人。此外,侯莫陈悦军团倒戈的李碧军队有1万人,魏孝武帝从洛阳入关时带来的宿卫“不能有1万人”。这三部分不到3万人,这是西魏的全部武装力量。
大统三年(537),西魏文帝任命宇文泰为柱国将军、都督中外军事,成为西魏政权中实际最高统帅。
为了管理这支军队,宇文泰于8年(542)3月成立了六军,任命赵贵、李虎、李毕、于金、独孤信、侯莫陈悦等六人为柱国将军,实际分别领导六军。
大统十四年(548)又任命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为柱国将军,他因“元氏赘戚,从容禁阔”。@ 除了宇文泰是最高统帅外,八个柱国将军的实际统兵将军是六个柱国将军。
在每个柱国将军下,有两个将军,共有12个将军。每个将军下,有两个开府,共24个开府,是24个军。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共48个仪同。
一个仪同带领士兵1000人,一个开府带领士兵2000人,一个将军带领士兵4000人,一个柱国带领士兵8000人。六个柱国共有4.8万名士兵。
这与《叶侯家传》记载西魏初期府兵“六柱国共不满五万”的说法大致相同。
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府兵。府兵最大的特点是兵权属于中央,统一指挥和训练。
[img]516328[/img]
东汉末年以后,地主阶级的武装部队分散而不统一。当地强大的人民有自己的部曲私人士兵,并与朝廷抗争。特别是战后,这种部曲私人士兵更加发展,中央政府无法控制他们。这种情况在北朝仍然如此。
西魏时期,这种地方武装被称为乡兵。宇文泰通过建立府兵制,成功地将乡兵纳入府兵,使其成为由中央统一指挥的军队。
府兵制成立之初,军队的主要成员是六州鲜卑人。大统九年(543)在莽山与高欢作战失败,宇文泰10万军队被消灭6万人。这场惨败严重伤害了西魏的实力。
关陇地区六州鲜卑人数不多,其实不可能从鲜卑人中补充大量兵员,于是宇文泰不得不从汉族中补充兵员。
这是府兵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演变。此后,分散的地方武装力量逐渐融入朝廷军事体系,成为皇室统一武装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地方强大武装力量的首领分别被称为“都督”、“帅都督”、以“大都督”等名义,成为朝廷军官,这相当于化私为公,瓦解和改造了士族的私人武装。
自东汉末年以来,地方武装部队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宇文泰完成了地主阶级武装力量的统一,这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
后来,宇文泰从“六户中等以上”多丁富户中挑选了强壮的人当兵,免除了他们的租调和兵役,进一步扩大了兵源。
北周取代西魏后,建德两年(573)“换兵为侍官,招人充之”。从那以后,均田农民开始成为府兵,兵源扩大,府兵制向前迈出了很大一步。原本被地方大族控制的农民,现在直接被朝廷控制。这是中国东汉末年以来的一个重大变化。
[img]516329[/img]
府兵制是宇文泰根据鲜卑部落兵制的发展和改革而成的。他模仿鲜卑八部落的旧传统,设立了八个柱国将军,与过去的“八部医生”或“八部帅”进行比较,这是鲜卑原有部落组织编制新军的蓝图。
与此同时,士兵与军官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旧的鲜卑氏族血缘关系。由于采用了这种氏族社会的外衣,过去由人民组成的一些“民兵”的色彩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在像父母一样的将军的“抚养和训练”下,这些政府士兵“像孩子一样”。与北魏末年已经成为“家庭”和“一起工作”的六镇军人相比,他们的地位大大提高,战斗力也大大提高。
自宇文泰建立府兵制以来,他的后继者不断改革和完善。原来的军事力量不如东魏和北齐的西魏和北周,越来越强大,压倒了对手。北周时,府兵也扩大到20万人,最终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隋文帝时期,政府部队的规模发展到50万人,最终摧毁了南方的陈朝,统一了整个中国。这支军队已成为隋唐的主要军事力量和隋唐的主要支柱。
什么是府兵制?为古代最强大的王朝建立军事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