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明朝灭亡的人,
1644年4月7日,占领东北,以“后金国”为己任,与明朝形成军事对抗的满族人,将全国精英倾巢而出,兵锋直指中原。明朝都督指挥吴三桂不愿归降北京新政权大顺朝廷,不战而放满人入关。
来迎接敌人的顺军是大陆农民军起义。他们几乎没有大规模战斗草原骑兵的经验。他们被满族骑兵分裂,退出了北京。同年10月,满族人在北京定都宣布继承明朝正统,立国为清朝。
[img]515063[/img]
1662年,吴三桂在昆明杀害了南明永久皇帝。明朝皇室正统领导人的抵抗彻底消亡,清朝基本完成了世界统一。进入定都北京不到一年,明朝完全灭亡,统一只有18年。
作为一个入侵中原的外国人,建立一个统治中原的王朝的速度非常快。与此同时,明朝的灭亡并没有看到人们大规模发誓死亡。在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宋朝,当他们被外国人灭亡时,10万军民在悬崖山上跳海殉国。相比之下,明朝的人民在面对灭国时似乎漠不关心。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以下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传统认知的总结。
明朝皇帝治理国家太糟糕了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明朝以北京为中心的统治不是满人推翻的,而是死于农民起义。李自成于1644年进入北京,逼死崇祯皇帝。
在古代,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人。只要有一口饭,他们就不会反对朝廷。
然而,明末,以朱家为首的统治集团横征暴敛,鱼肉人民。来自世界各地的朱家王子利用特权疯狂合并土地,将优质土地完全放在自己手中。人们没有地方种植,越来越穷。
1627年陕西大旱,明朝廷不想救人。相反,他们继续不顾饥民的生死,催税,这让饥民不得不揭竿而起——饥民王二率众冲进县城杀害知县。
王二起义表明,明朝廷平衡社会的能力开始丧失。从那时起,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起义。最后,李自成的起义军袭击了北京,结束了明朝。
[img]515064[/img]
至于为什么明朝的统治集团不再受欢迎,明朝的大学士朱之瑜在流亡到日本后给出了一个非常中肯的答案:中国有一个困难的反囚犯,羞辱世界,固体反囚犯的善良,以及中国士兵和医生的自我接受。木头会腐烂,然后会腐烂。没有不朽的木头,蛀虫可以生存。
朱之瑜将明朝灭亡的责任认定为士大夫。至于士大夫是如何摧毁明朝的。朱之瑜这么说:父之训子,师之教弟,猎词华,埋头哗哔。他的名字也叫文章,他的功绩也很差。他只是以抄袭为工作,取青紫为志。谁知道读书的意义?既然不知道怎么读书,就跑竞门开门,羞耻地说丧官以钱得,政以贿成。他们怎么能重新认识忠君爱国,出治临民?
根据明朝的制度规划,作为一个流动的统治阶层,士大夫阶层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研究如何治国。然而,在实践中,没有官员的人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参加科举考试,而官员们整天都在思考如何晋升和致富。为天子治理人民的职责早已被抛出云端,金钱和金钱是第一位的。
满清够聪明
满人入关初期,摄政王多尔根掌权。多尔根是一个有“建万年不拔之业”之心的人。进入北京后,他立刻意识到明朝大势已去,中国一片混乱,满人是最强大的分裂势力之一。
立即下令严格控制军事纪律,士兵不得随意杀害人民。此时,在多尔根看来,这些人不再是明朝的人,也不再是清朝的人。同时,他命令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发葬,以尊重前朝的仪式表明,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正统。
与此同时,雄心勃勃的人也到处暗示,后金的创始人努尔哈赤是明朝成祖朱迪授予建州卫指挥官的祖先。他是明朝的官员,满族人曾经是明朝的人民。清朝以末年分裂势力的身份赢得了中原,这在法律上是有意义的。
[img]515065[/img]
除了大调子,在实践中,多尔根最大限度地承担明朝的制度,建立以六部为中心的权力决策机制,任命大量汉臣实施“满汉一家”、“满汉共知”的概念。这样,中国自汉以来最大的统治集团的士大夫阶层就被收集起来了。士大夫是一名学者,有笔,可以创造各种概念。清朝的合法性逐渐被认为是继承明朝的正统王朝。
清朝利用汉族的政治结构传统,使自己不再是局外人。既然不是局外人,明末战争就是内斗,就没有对错之分。清朝是正常的朝代交替,天道轮回又一次。人们没有必要反抗。
中国人民从不忠于单一皇室
与日本非常不同的是,自从陈胜和吴光喊出王子和将军相宁后,虽然中国皇室每天都说他是天子,但人们真的不把他当作上帝对待。
[img]515067[/img]
在中国人眼里,皇室和贵族只是最后一场战争的胜利者。至于为什么不反对他们,他们只是把世界治理得比战争时代好。
当满清同意汉人的政治制度安排,也是儒家治国时,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皇帝改变了,世界仍然是世界。满清也带来了和平,没有必要相反,生活得更好。
中国古代人很务实,任何崇高的信仰都抵挡不住和平与稳定。
至于满清在江南的大屠杀,实际上与“剃须令”有关,这是汉族文化遗产与清朝国家政策的对抗,是文化领域的冲突,与大明无关。人们想保持传统,而不是保卫大明。
明朝人没有战死的决心吗? 为什么大多数人对此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