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唯才是举为什么不阻止士族门阀的崛起?真相是什么?

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唯才是举。

建安15年(210年),曹操颁布了《求贤令》,正式实施了“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曹操实施“唯才是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阻止士族门阀的崛起,阻止士族门阀控制选官权,确保曹家族在曹魏政权未来的统治地位。

然而,从建安15年(210年)到曹操去世的建安25年(220年),士族门阀的影响越来越大。曹操去世的那一年,曹丕用有利于士族的“九品中正”代替了“唯才是举”。十年(249年),士族门阀代表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img]513248[/img]

“高平陵之变”标志着曹魏的最高权力落入了代表司马家族的手中,也标志着曹操阻止士阀崛起的政治计划的完全失败。曹魏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什么魏武帝曹操的“唯才是举”不能阻止士阀的崛起呢?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是士族门阀崛起、主导社会的时代。士族门阀崛起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经济上控制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二是文化垄断教育和舆论;第三,通过掌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选官受到控制,出现了所谓的“四代三公”。

[img]513249[/img]

曹操提出“唯才是举”是为了剥夺士族在选官标准上的发言权,进而阻止士族垄断选官权。然而,士族控制选官标准发言权的基础是他们垄断了教育舆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只要经济文化基础不改变,士族垄断选官权只是时间问题。

特别是士族垄断了教育,导致“唯才是举”选出的官员占绝大多数。正因为如此,只有选官话语权的“唯才是举”注定要失败,但曹魏三代皇帝的个人能力推迟了彻底失败的时间,司马懿在近70点才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img]513250[/img]

几百年后,在“高平陵之变”的南北朝,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战争和纸质书籍的进一步普及,士族的经济实力急剧下降,教育舆论的垄断逐渐被打破。唐初,士族门阀政治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唯才是举为什么不阻止士族门阀的崛起?真相是什么?唯才是举为什么不阻止士族门阀的崛起?真相是什么?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