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张辽和李典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他们之间充满矛盾?

你喜欢张辽和李典的故事吗?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说到三国魏吴之间的斗争,有一场精彩的战斗。许多三国读者都知道,张辽和李典以800人击败了孙权的10万军队。几十年后,江东集团无法跨越淮河,这是从这场战斗开始的。

然而,我们不打算详细讨论这场战斗。战斗主角张辽与李典的关系是重点。

张辽和李典的关系不是很好。这种关系在浪漫和历史书中都有记载。如果他们属于你的支持,我会反对,如果你反对,我会支持。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章是这样说的。孙权军队接近合肥,张辽、李典、乐进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迎接敌人。作为一名主要将军,张辽认为他必须在两名副将面前发表演讲,打鸡血,相信我能赢。

[img]513905[/img]

李典有点不够有趣,沉默不出声。沉默的意思很明显,人们说得那么激情,没有掌声,那就是反对的意思。

在20多年前的中央电视台版《三国演义》中,导演可能不想让大家猜李典的心理活动,所以他安排李典当面反对张辽。原因很简单。士兵很少。他出去时赢不了。让我们呆在城里。

从军事账目来看,谁的主张是正确的?事实上,双方都是正确的。主动出击,逍遥津之战成功。几十年后,诸葛恪带领20万军队连一个只有3000名守军的合肥新城都拿不下,这也证明了守卫和战斗是可行的。

如果排除军事观点的问题,那就是我上面说的。如果你支持我,你就会反对,如果你反对我,你就会支持。

为什么张辽和李典不对付对方?不是双方的性格问题。在和曹老板在一起之前,张辽也跟了好几个主人,但他从来没有见过他和任何人不和,甚至在吕布工作的时候也很受主人的信任。张辽的性格没问题。李典呢?历史记载,他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尊重优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像这样有长风的人,人缘好飞,也不太可能和人相处不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书的托孤重臣李燕被称为“腹中有鳞甲”,这意味着他就像一只刺猬,不与任何人打交道。

那就是派系问题,张辽和李典不和,其实是曹魏“降将派”和“元老派”之间的矛盾。

曹魏的“降将派”属于什么情况?混不进曹魏的“元老派”圈子,只和自己圈子里的人玩。

[img]513906[/img]

让我们先看看人们,选择一些著名和有代表性的人。关羽(曾短暂投降曹老板)、张辽、徐黄,这三个人彼此特别友好,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相似。

1. 大家几乎都是同时加入曹老板公司的。

2. 每个人都是山西老乡。

3. 每个人的特长和爱好都是一样的(山西人尚武,喜欢交流武术)。

4. 每个人都投降了。

历史上只有三个人,关羽和张辽互相吸引知己,关羽和徐晃有老。然而,在《演义》中,读者可能没有注意到关羽斩文丑的那一章,罗贯中故意描绘了三人将军之间的友谊。

@ 安排张辽和徐晃夹击河北四亭柱之一的文丑,张辽在交手前被文丑一箭射下。当文丑准备补刀时,徐晃急轮大斧,拦住战斗,替张辽档刀。当然,徐晃也是罗贯中安排的,主角还没有出现,配角怎么能战平反派的头呢?于是徐晃转身跑了,文丑追了上来。这时,主角关二哥出现了,救了张辽和徐晃。由于二哥主角光环的影响,文丑只和他打了三轮就怂了,赶紧跑了,但是关二哥有赤兔马的速度加成,追上去就是一刀砍死了文丑。

以上三兄弟属于“降将派”中的武将,以及“降将派”中的文臣,更具代表性的是贾诩。

贾诩被称为曹老板手下的五大谋臣之一,但他与其他四位谋臣没有任何交流。哪四个?荀子、荀攸、郭嘉、程昱,这四个人都互相推荐入职,关系很深。至于贾诩,算不上排挤,但绝对不会被这四个人高估。贾诩出身不好,还鼓励李珏郭思攻破长安,劫持皇帝的始作俑者,名声差到无边。在五大谋臣中,贾诩相当于一个圈外人,而且还是个独苗,所以他很有趣,只要一下班就回家蹲下,绝不与人社交。历史记载,贾旭认为自己不是曹老板的老大臣,而是被曹老板重用,怕猜疑。因此,他采取了自我保护的策略,闭门自守,不与他人私下交流,也不与子女结婚。

[img]513907[/img]

曹魏的“元老派”是什么情况?其实可以细分为“宗亲元老派”和“外姓元老派”两派。

“宗亲元老派”是曹魏集团第一批与创始人曹操创业、关系最好、忠诚度最有保障的人。更具体地说,他们是曹老板的四个亲戚,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和曹洪。在曹老板时代,这四个人分别担任曹魏集团东南西北战区的最高指挥官。@ “宗亲元老派”的地位高于其他派系,属于第一梯队。

有些“外姓元老派”从一开始就和曹老板一起创业,有些人半途而废。一般来说,他们是曹老板在职业发展初期加入的骨干,但他们不姓曹或夏侯。更具代表性的是李典、乐进、于禁等军事指挥官,以及荀褓叔侄、程昱、满宠等文臣。地位属于第二梯队。

虽然这两个派系都属于老兵级别,但这两个派系之间存在潜在的矛盾。例如,夏侯敦(宗族)越权处理青州士兵,双方关系破裂;曹仁(宗族)因为他是外国官员,被徐楚(外国老兵)阻止入宫。

所以“降将派”属于第三梯队,一、二梯队之间有矛盾,二、三梯队之间也有矛盾,而且很常见。这里列举了几对二三梯队互不对付的模式,包括李典(外姓元老)和张辽(降将)、于迅叔侄(外姓元老)和贾旭(降将)、于禁(外姓元老)和庞德(降将)、徐楚(外姓元老)和徐攸(降将)。

[img]513908[/img]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一个集团有两个以上的人,就必然会有利益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利益矛盾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大老板的管理水平。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逍遥津之战”,张辽和李典聚在一起。为什么这样的人事安排能创造胜利?

我不得不佩服曹老板的管理艺术。

张辽、李典,都属于那种“懂人”,遇到共同敌人就会一致对外。

同时,双方也存在矛盾。每个人在工作时都会高度集中精力,以免被对方报告。

想想看,如果守城的张辽、李典、乐进是感情特别好的兄弟,那就特别不合适了。从忽视守城工作到搞“合肥三结义”,敌人一来,就合伙把城送出去。怎么可能?


张辽和李典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他们之间充满矛盾?张辽和李典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他们之间充满矛盾?

,,,,,,

  • 名将檀道济是个什么样的将军?最后为何被冤杀
  •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随主征战,战功卓绝,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却也因此而招致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矫诏将其处死。那么...

  • 三国典韦简介 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典韦生平
  •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己武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军身材魁梧,体力过硬。他属于张淼,后来又...

  • [蜀汉五虎将]之一的马超生平简介 马超的家族成员
  • 马超是三国时期蜀国将领,被后人称为“蜀汉五虎将”之一。马超是扶风茂陵人,生于公元176年,卒于公元222年。马超十七岁的时候...

  • 既生瑜 何生亮:三国第一谋士郭嘉,众望所归
  • 郭嘉,今河南人,东汉末人,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做出了贡献。曹操在征服乌丸时病逝,年仅38岁。他被称为贞侯。历史书称他为“...

  • 三国密史:为什么老将黄忠年近花甲才名垂天下?
  • 说起黄忠,人们自然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二字。的确,黄忠出名的时候已经很老了。关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

  • 张辽简介 三国魏国曹操五子良将首张辽生平
  • 张辽(169-222年),文字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曹魏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军。曾经属于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