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西晋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虽然西晋完成了三国的统一,但不久就引发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事实上,司马炎当时应该能够很好地管理全国。毕竟,三国时期的每个人都太努力了,没有人会故意出来制造麻烦来回应和平。但是司马炎是怎么搞砸这一切的呢?要说西晋的灭亡和寿命短与司马炎直接相关,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原因。
269年,晋武帝立志灭吴,当时确实是雄心勃勃。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东吴,其末代皇帝孙皓虽然残忍无与伦比,但仍有一批人才辅助。相形之下,蜀汉之所以如此迅速被父亲司马昭灭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蜀汉后期人才匮乏。武帝立下灭吴志后,就有了战略规划,在人才、军事上进行了战略布局。他任命尚书左仆射羊虎领导荆州各项军事,卫杜领导青州各项军事,司马周领导徐州各项军事。杨虎的怀柔政策赢得了江汉地区的人心。他和吴人开诚布公开信用,投降的吴人想离开,没问题。裁减守边、巡逻的士兵,让他们开垦农田,后来军队有了十年的余粮。他经常穿暖和的毛皮衣服,宽松的衣带,不穿盔甲。只有十几个侍卫住在地方。凡此,都让人觉得他不是来打仗的,他是来搞和平建设的,睦邻友好的。
[img]511560[/img]
当然,羊虎怀柔的策略并没有那么快见效。此外,在272年的西陵大战中,还打了一场大败仗,东吴名将、鲁迅次子陆抗大破羊虎五万兵。杨虎大败,被贬为平南将军后,继续致力于修德信怀柔吴人。每次与吴国交战,都约定日期开战,不做偷袭计划。杨虎的军队出去在吴境行走,割谷子做口粮,全部写下数量,然后送丝还。狩猎仅限于晋的领地。如果野兽首先受到吴人的伤害,并被晋兵获得,它们将被送回吴人。
因此,吴国边境的人们对羊猷心悦诚服。杨虎与陆抗对峙,同时也互相交流,陆抗送羊虎酒,杨虎端起来喝。陆抗生病向杨虎求药,杨虎给了他成药,陆抗也立即服用。双方都是一代名将,都是怀柔之策,没有看到最后的结局。但西晋成为东吴败的直接原因是陆抗天不假年,274年去世,东吴失去了最后一位名将,从此失望。西晋人才济济,杨虎在278年病逝前推荐杜预代替他。根本原因是孙皓之治不得人心,司马炎之治使人心归附。
[img]511561[/img]
到了279年,灭吴终于付诸行动。11月,晋武帝派出6路人马共20万军队大举进攻。早在272年,晋国造船砍下的木片就挡江而下,建平太守吾彦就拿着木片建议孙皓早做打算。但孙皓不听,吴彦只好用铁锁横江阻断江上通路。后来东吴人又试图用铁锥沉江阻挡晋军南下,这是东吴贤臣的绝望与无奈之举。面对这一路障,晋军分别以火攻熔断铁锁,以木筏带走铁锥而破。于是战舰长驱直入,280年3月攻破东吴都城建业,孙皓投降,东吴灭国,中国统一。面对东吴老臣,晋武帝一一安慰,原牧守以下官员不更换,全部废除苛政,代以简单制度。东吴人心由此归晋。
280年4月,晋武帝改年为太康,解决农民无土问题,修建水利,发展屯田,减免兵役。这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使当时的中国呈现出一种繁荣的生活氛围,历史上被称为“太康治理”。不幸的是,它只持续了10年。随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历史上最长的动荡时代。
[img]511562[/img]
晋武帝在统一中国方面的历史成就仍然值得称赞。如果他没有亲自为这个统一挖掘坟墓,西晋国家就不会这么短了。这种统治世界、开启繁荣时代的祝福必将流传很长时间。晋武帝290年去世后,西晋很快在“八王之乱”中损害了他的活力,而内迁的少数民族借此机会一个接一个地向中原发动灾难,造成了“永嘉灾难”。因此,中国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时期。
为什么西晋的国佐这么短?和司马炎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