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军进入大陆,进入山东和京畿道,一路烧杀抢掠,抢劫大陆,一直停留在山海关。鉴于此,崇祯皇帝于当年4月派首辅周延儒担任督师,希望周延儒能切断清军的退路。然而,由于清军的强大力量,八旗的声誉吓坏了许多明朝大臣。周延儒没有军事天赋,更不用说与清军作战了。他非常害怕,不敢追求进攻,所以他一直在军营里退缩。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过了一段时间,天气逐渐变热,清军抢劫了很多财产。不适应炎热天气的清军将离开海关休养。周延儒得知清军退兵后,立即向皇帝报告,称自己率军大胜敌军。崇祯皇帝很高兴,把他封为太师。当时有人写诗讽刺周延儒,“敌畏炎归思催,金红粉尽驼回。出关一月无消息,昨日元戎报捷来。“这得到了当时言官的认可,所以他们写了一本书来谈论这件事。他们认为周延儒在纵容敌人逃离海关之前受到了敌人的贿赂,并虚报了自己的战功。崇祯当时看到奏章,没有明确表态。
[img]511152[/img]
五月,周延儒在战场上胜利,假装从吴延儒那里弹劾周延儒的学生,以及礼部郎中周仲琏。吴昌经常提前知道内阁为皇帝制定的诏书命令,因为他公开贿赂、犯罪、贪污、不遵守国法、残害忠良。从表面上看,参吴昌时,其实把矛头对准背后的周延儒,说明周延儒是天下罪人,而吴昌时又是周延儒的走狗。此时,朝廷的御史官员也纷纷上书要求严惩吴昌时和周延儒。
7月,皇帝召集山东兵备和山东总督亲自询问清军入侵情况,并要求他们面对面。山东兵备先见崇祯皇帝,当面报告山东总督在山东纵容下烧杀抢掠,危害人民,贪污,经常接受下属送来的金银彩礼。崇祯皇帝听到这件事,立即逮捕并折磨了山东总督。崇祯又问山东兵备,在我面前欺骗我,用假功劳换取高官厚禄,谁是保护山东总督的官员?山东兵备回复说是周延儒。周延儒这个人到处结党营私,徇私舞弊,制造冤狱,收买官员,吹嘘自己的功劳,把科举考试的人,都尽收自己。想当总兵巡抚的官员,必须先贿赂周延儒的幕僚董廷献,然后才能上任。
崇祯皇帝得知后非常生气,立即下令逮捕董廷献,然后亲自询问山东总督,询问他收受了多少贿赂?山东总督反驳说,这纯粹是诽谤,他受到了冤枉。崇祯立即谴责山东总督的谎言,问他周围的皇家历史吴履中,你对天津的山东总督有什么印象?吴履中的皇家历史与山东军备的回复相似。崇祯一听到,证人和物证都在那里,就杀了山东总督。
周延儒虚报战功,结党营私,这些行为最终被告发,受崇祯制裁,引发政局动荡,以上就是这一切的引子。
明末内阁首辅:周延儒最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