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金甲”。谁曾想到,这样一首著名的诗来自一个“反贼”。有一次,黄巢只是一个读诗读书的学者。然而,科举考试屡屡落榜,朝廷腐败。最后,他崛起,屠杀了长安城的人口。因此,他被后人谴责了1000多年。
[img]505103[/img]
黄巢出生于公元820年,是盐商买卖的,也是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他接受的教育也比较好,家里对他非常重视,骑射文采样从未落下。年轻的黄巢,5岁时就能对诗,出口都是好句。在大家眼里,这个孩子天赋异禀,将来肯定是栋梁之才,但世事难料,成年后的黄巢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后。也不是他真的那么差,只是朝堂混杂,科举考试也是如此。
公元874年,水旱灾害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河南,灾情更加严重。在水旱灾害的影响下,老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最终变得无粮无收。然而,当时的朝廷并没有及时救灾,而是向人民征收了大量的税收,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有一段时间,流民四处走投无路,便聚集在一起,揭竿而起。
[img]505104[/img]
公元877年,黄巢带领军队杀死了薛崇,然后在公元878年成为起义军的领导人,被称为“将军”,然后,整个团队进入福建,在当地,不仅烧毁了当地的官服,杀死了当地的官员,还烧毁了当地人民的住所,屠杀了人民。不知道农民起义什么时候开始变味。公元879年,大军攻占广州;公元880年,黄巢军队正式抵达洛阳,留在东都的刘允章甚至亲自出城迎接他。黄巢在长安称帝,但在公元884年,黄巢等人战败,这场农民起义也在公元884年正式宣告失败。
[img]505105[/img]
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一开始确实是从正义开始的。然而,黄巢的政治思想并不十分先进。他和以前的封建专制皇帝没什么不同。他也是专制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再加上当时的形式,最终的结果将是什么,答案已经在黑暗中得到了很长时间。@ 黄巢不知道如何“买人心”。他只是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带领军队四处奔波。他既得不到官员的支持,也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黄巢不受欢迎,只是沉浸在一时的胜利喜悦中,这些都是为最终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 ,黄巢当时领导的农民起义,确实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整个军事战略都很好 ,这种军事战略在前期一直是不可战胜的,在整个历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不能对他做出绝对的评价。毕竟事情有很多方面,很难一锤定论。
为什么黄巢后来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