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清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朝代。当时,清朝的经济仍然非常发达。然后,很多人说清朝是他们最熟悉的朝代。事实上,现在有很多宫廷剧是根据当时清朝的背景拍摄的,我们知道清朝的经济一开始还是会很糟糕的。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康熙的命令,短短80年,清朝人口从8000万增加到3亿。怎么回事?
[img]504723[/img]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让人又爱又恨。虽然清末签署了许多卖国条款,但也在人口增长等其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中国人口迅速下降,顺治年间达到谷底。之后,经过“康乾盛世”,清朝人口增长呈斜线上升。公元1713年,康熙末期,清人口约800万;公元1724年,雍正初期,清人口约1.2亿;公元1762年,乾隆中期,中国人口首次超过2亿;公元1793年,乾隆末期,中国人口首次超过3亿。
[img]504724[/img]
从康熙52年(公元1713年)到乾隆58年(公元1793年),清朝人口仅80年就从800万增加到3亿,平均每年增长15.6%。这种几何倍数的增长在中国人口史上从未出现过几千年,甚至在世界人口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为什么会这样?原来这和康熙皇帝颁布的政令有关。
公元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发布了一条命令:念“今海宇承平已久”,“虽然人数增多,但土地亩并没有扩大”,所以各省官员“不增不减,永为定额,自后出生的人不需要征收钱粮”。这就是清朝著名的“永不加赋”,也就是说,如果你名下没有土地,你就不需要交税。
[img]504725[/img]
自西汉以来,历代的税收都是按人头计算的,明朝实施的“鞭法”虽有改革,但只有少数按田亩计算。直到康熙年间实施的“摊丁入亩”,才真正把“人头税”变成了“田亩税”。试点从康熙52年开始,部分地区实施,雍正即位后,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税收改革的后果是清朝人口的飙升。不管你的土地有多少,多生一个孩子之前都要多交一份税。现在没有人头税,如果不增加土地,田亩税是固定的,农民敢多生孩子,毕竟多人工作,多收入。
康熙颁布了什么命令,为什么能让人口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