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难揭开的悬案,恐怕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死,这也是成语烛影斧的典故,那么赵匡胤的死是怎样的呢?
烛光斧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赵匡义)的故事。自夏商周以来,古代王朝皇帝一直是传子。赵匡胤死前一天晚上,他召见了他的弟弟赵光义。他在黎明时分崩溃了,这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因此,烛光斧更广泛地说,赵光义杀死了他的兄弟,篡夺了他的位置。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公元976年,享年50岁,在位16年,死因扑朔迷离。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大宋开国皇帝,有着非常传奇的人生经历。
[img]505094[/img]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登基后改名赵炯),公元939年至公元997年,在位21年。登基后,他对兄弟和赵匡胤的儿子很不好,私生活更是荒淫无耻。罗织为了占领南唐皇帝李煜的妻子小周后,以罪处死了李煜。
公元976年10月19日晚,赵匡胤召集晋王赵光义进宫,屏退左右,与赵光义饮酒。至于两个人说了什么,没人知道。赵匡胤的亲密服务宦官透过窗棂看到宿舍里烛光摇摆不定。赵光义突然站起来,避席后退。他似乎在回避和拒绝任何东西,然后又恢复了饮酒。不久,我听到赵匡胤用柱斧戳地或戳东西的声音,大声喊道:好,好。后两人又恢复了对饮。直到深夜,晋王赵光义行礼后退出宿舍,赵匡胤穿着宽衣睡觉,立传出阵阵鼾声。第二天凌晨,宦官发现赵匡胤死了,天亮后赵光义登基。当大臣们向赵匡胤敬礼时,他们看到他脸色温暖,似乎刚刚洗过。
这是北宋僧人文莹对烛光斧的描述。虽然《湘山野录》充其量是野史,但这段记载是赵匡胤死前最详细的记载。《续资治鉴长编》中烛光斧的记载类似于《湘山野录》。至于宋朝官方修订的史书,这段历史没有提及,就连赵匡胤的死也只记载了一句话:
[img]505095[/img]
无论正史、野史记载如何,晋王赵光义当晚确实在宿舍里遇到了宋太祖赵匡胤,至于谈过什么没人知道。据《湘山野录》记载,当时发生的事情扑朔迷离,令人难以置信。赵匡胤为何在深夜召见赵光义?为什么赵匡胤在对饮中用柱斧戳地?在喊“好为之”之前,两人肯定还有对话,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赵光义中途起身躲避,躲避什么?尽管各种各样的谜团困扰着后人,但大多数人认为赵光义当时杀哥篡位的可能性很大。烛光斧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想:赵光义在酒中下毒,赵匡胤毒性发作,然后抓起柱斧劈向赵光义,但他身体虚弱,斧头支撑着地面,发出声音。赵匡胤喊道:好,好。
一种观点认为,赵光义杀了他的兄弟,篡夺了他的位置。首先,赵光义的性格很差。登基后,历史记载的宋太宗对宗族和赵匡胤的后代都很怀疑。为了占领小周,他处决了南唐皇帝。@ 赵光义确实有争夺王位的意图。据《宋史·程德玄传》记载,赵匡胤死亡的凌晨,恐慌的宋皇后命令宦官王继恩立即召唤当时贵州防御使的王子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奉诏后,他没有邀请赵德芳,而是邀请了当时开封府尹的赵光义。他在开封府门口遇到了精通医术的程德轩,后三个人一起进宫。宋皇后不是赵德芳。然后向赵光义哭丧,赵光义悲痛地说:共保富贵,别担心。就这样,赵光义在赵德芳之前登基称帝。就这样,赵光义在赵德芳之前登基称帝。显然,王继恩是赵光义的耳目。如果赵光义不打算争夺王位,他怎么能把耳目放在宫里呢。
另一种观点认为烛光斧的记录过于离奇,存在许多漏洞。首先,赵光义深夜入宫是赵匡胤召见的,不符合主动杀人的逻辑。@ 假设,如果赵光义真的杀了他的兄弟,既然外界知道,赵匡胤的儿子能知道吗?赵匡胤的儿子并不都是窝囊废的。比如赵匡胤的长子赵德诏宋太宗赵光义的话很生气,但他自杀了。这么火爆的脾气能容忍杀父的仇恨吗?更不用说最有希望接替王位的赵德芳了。
至于赵匡胤的死亡之谜,官方的官方历史记载仍然模糊不清。只有这个“烛光斧”留给了子孙后代。也许有一天,这个神秘的面纱可以通过考古发现揭开。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赵光义真的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