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唐朝盛产著名诗人?为什么唐代诗风如此鼎盛?

不知道:唐诗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说到唐代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唐诗”。中国古代和朝代都有诗歌,但它们是唐诗最著名的,达到了顶峰。唐诗的数量和质量确实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有很多著名的诗人。那么为什么唐代有这么多诗呢?为什么这么多诗人写诗?他们写诗有什么好处或目的吗?

[img]504214[/img]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的鼎盛时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诗歌。唐诗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也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

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唐诗不仅拓展了五言七语诗歌形式的运用,而且创造了风格优美整洁的近代诗歌,对格律韵有严格要求,将中国诗歌、语言、文化、艺术推向了历史上成熟的巅峰。

唐代诗歌文化的鼎盛时期,离不开唐代无数优秀诗人的作品,但为什么只有唐代诗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领先风骚呢?这与唐代取士的方法有关。

古代的取士方法,从先秦时期的“官制”到汉代的“察举制”,再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九品中正”的取士方法不再适合统治的需要。因此,隋文帝杨坚率先“分科举人”。到了杨光时期,科举取士制度正式成为国策。隋朝灭亡后,唐朝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并在隋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img]504215[/img]

“进士及第”是当时学者最大的荣耀。无数学者寒窗十年,只是为了一次“及第”。一方面,他们可以闪耀自己的门楣,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抱负或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唐代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唐代科举也有“诗赋取士”之说。由此可见,唐代诗风的盛行并不难理解,如《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中载:“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声病”是诗歌节奏的问题。在唐代,往往有很多“白头穷诗”的学者,为了考上进士,一辈子研究诗研赋,这让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在这个浪费的岁月里被创作出来。

与明经科相比,唐代考进士的难度是历朝最大的。还有一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代大作家韩愈多次失败。就连“诗圣”杜甫也在考试中名落孙山,可见难度很大。除了两个,无数才华横溢的唐代才子纷纷落榜,这也是唐诗中留存的郁郁寡欢的原因。

唐代科举考试难的问题主要来自科举制度。唐代科举考试没有采用“贴名”制度,可以在考试前公开推荐,称为“一般名单”。考进士的士子经常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朝鲜有声望的人,叫做“温卷”。和韩愈一样,他在科举期间多次向宰相发表自我推荐信,考官会根据考生的社会声誉和才华作为取士的参考。

[img]504216[/img]

这种科举制度使许多出身不好或名声不好的学者在科举考试中走向了极其坎坷的道路。例如,杜甫虽然在他身后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当时他的声誉并不明显,导致他的职业生涯不顺利,他的生活贫穷,甚至他的儿子也饿死了。虽然杜甫的诗经常伤害国家和人民,但他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主要原因是他很难展示自己的抱负,以回报国家的心。

再比如唐诗《己亥岁二首》的作者曹松,一生都在研究诗歌备考,却没有一中第一。直到71岁,他遇到了一个心情很好的皇帝,他才下定决心选择一些出身贫寒,参加过很多科举考试,没有通过考试的考生,最终成为进士。当时同名单的五个人中有两个已经70多岁了,剩下的三个已经60多岁了,所以这个名单被时人称为“五老榜”。

[img]504217[/img]

“五老榜”是当时的好故事,但其实更像是讽刺。曹松当年被授校书郎,后迁任秘书省正字。然而,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年代,他很累,曹松第二年就去世了。

曹松在唐代无数杰出诗人中并不出名,但他在科举路上浪费了一生的《自己海岁二首》却是唐诗中的杰作,比如“以君莫言封侯事,成功万骨枯。更是千古名句。曹松一生都在科举考试的路上流浪,因为生活在底层,也看到了穷人的痛苦,加上反复考试,心自然不可避免地有怨恨,“君主”讽刺镇海节度使高平的诗,高平因镇压黄巢,被授予渤海国王,在曹松看来,高平行只是“杀”,就像“成功”深深表现出厌恶和怨恨。

唐代的诗风因科举而蓬勃发展,因环境而变化。盛唐的诗歌大多是意气风发的作品。然而,中晚唐的诗歌、战争和朝政的腐败往往是雄心勃勃的有志之士,但他们不能被利用,他们一生都在徘徊。因此,诗歌的表现变得内向和压抑,有许多愤怒和嘲讽的作品,或者表现出厌世归隐的心。就像晚唐著名诗人韦庄一样,他从“平生志业匡尧”到后来“拟沧浪学钓翁”。这是大多数晚唐诗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唐朝盛产著名诗人?为什么唐代诗风如此鼎盛?为什么唐朝盛产著名诗人?为什么唐代诗风如此鼎盛?

,,,,,,,

  • 元稹简介 唐朝时期,著名诗人尚书左丞元祯的生活
  • 元稹(779年-831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什翼前十四世孙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的后裔。25...

  • 刘长卿简介 唐代诗人随州刺史刘长卿的生命
  • 刘长卿(约726)~大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安徽)人,后迁居洛阳(今安徽),河间(今河北)为郡望。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

  • 韦庄简介 唐代花间派词人前蜀宰相韦庄生平
  • 韦庄(约836年─910年)、汉族、长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魏四代孙、唐代花间派诗人,词风优美,有《浣花词》流传...

  • 韦庄是哪个朝代的人?韦庄简介,怎么死?
  • 魏庄是哪个朝代的人?魏庄(836-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诗人魏的四代孙子,唐代花间派诗人,词风优美,流...

  • 孟浩然简介 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孟浩然一生
  • 孟浩然(689-740),男,汉,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本名不明(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节义少,喜济人患难...

  • 王维简介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摩盘居士王维生平
  • 王维(701年-761年,据说699-761年),汉族,唐代河东浦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