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对北魏来说,孝文帝的改革是对是错?

说到孝文帝的改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

公元499年3月底,一支行色匆匆的军队正从汉水向北行军。这支军队没有击败强敌后的喜悦。此时,北魏孝文帝元宏,一代统帅军队的主人,病情恶化,随时可能死亡。不久,军队前往谷塘原宫进行修复,但就在4月初一,孝文帝元宏因病情再次恶化突然去世,年仅33岁。

公元523年,动摇了北魏帝国统治基础的“六镇起义”爆发。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枭雄尔朱荣、高欢、宇文泰、何拔岳等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北魏帝国在河里衰落。公元534年,随着北魏孝武帝元修的逃亡,他们灭亡了。

从冯太后和孝文帝主持的“太和改制”到孝武帝元修西迁关中,北魏帝国只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从巅峰到死亡。动摇北魏国本的“六镇起义”是“太和改制”遗留下来的问题。此外,改革期间孝文帝全面汉化,为北魏的灭亡奠定了基础。

[img]502926[/img]

@ 自古以来,历史学家对孝文帝元宏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促进民族融合、把北魏推向巅峰的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历史上消失鲜卑、崩溃北魏帝国的罪魁祸首。

那么,这位年轻时登基、锐意改革的君王,到底是英雄还是罪人?“太和改制”到底是对是错?

笔者认为,孝文帝无论是对中华民族、鲜卑民族还是北魏帝国,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不是罪人。“太和改制”虽然有利有弊,但对北魏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

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对于当时的北魏来说,不改革肯定会迅速灭亡,改革还有一线活力,“太和改制”确实给了北魏帝国“活力”;对于中华民族和鲜卑民族来说,改革加快了民族融合,大大缓解了五乱华以来尖锐的民族矛盾。鲜卑民族虽然消亡,但隋唐皇帝都有鲜卑血脉,鲜卑血脉与整个中华民族血脉融为一体!

公元467年10月,拓跋宏(元宏)出生在北魏都城平城紫宫,是献文帝拓跋宏的长子。拓跋宏的诞生象征着献文帝拓跋宏的成长。北魏帝国的权力从冯太后转移到献文帝手中。然而,冯太后和献文帝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

公元471年,献文帝以退为进,将王位禅让给了年仅五岁的拓跋宏,借此机会夺取了北魏的政权。当时北魏帝国可谓内忧外患。北方有柔软的土匪,南方的刘宋也不安分。由于自然灾害,中国人民流离失所,官员治理腐败,人民不谈生活,各地起义层出不穷。

[img]502928[/img]

文献皇帝掌握政府后,虽然不断征服外国,镇压内部起义,但未能改变北魏政治动荡的根本局面。北魏帝国仍处于风雨之中,面临着建筑倒塌的危险。

公元476年6月,献文帝拓跋弘突然死亡(据说被冯太后毒杀)。冯太后再次称朝制,改年号为太和,以孝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开始改革。

从公元477年到孝文帝亲政十几年,冯太后多次下令改革经济、政治、军事、社会风俗,实行均田制、三长制等影响深远的制度,使北魏帝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490年,孝文帝拓跋宏年满23岁。在冯太后的指导下,孝文帝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经过几次考虑,冯太后开始逐渐将自己的权力移交给孝文帝,并亲自写了《劝戒歌》和《皇帝》来鼓励孝文帝。

同年9月,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下诏辍朝,痛哭失声,亲自主持了冯太后的葬礼。这也是他第一次违背祖母的意愿——将冯太后葬在方山永固陵,并在陵墓不远处为自己修建寿宫,准备百年后永远陪伴冯太后。

随着冯太后的去世,孝文帝正式亲政,开始独立肩负改革的重任。在祖母的基础上,他继续重用汉族士人,模仿汉朝的礼仪,建立了完整的礼仪制度和官僚制度,然后以南征的名义整顿官僚,迁都洛阳,为“太和改制”开辟了新的一页。

[img]502929[/img]

南迁洛阳后,孝文帝多次改革鲜卑旧俗,然后改变汉姓和汉服,开始全面汉化,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王朝的发展,缓解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然而,公元499年,33岁的孝文帝英年早逝,后继者的无能,“太和重组”最终没有继续下去。许多遗留的问题被宣武帝控制的北魏王朝的“全盛时期”所掩盖,其中包括“北京北部的六个城镇”。


对北魏来说,孝文帝的改革是对是错?对北魏来说,孝文帝的改革是对是错?

,,,,,,,

  • 曹景宗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曹景宗生平
  • 曹景宗(457-508年)字子震,新野(今河南)人,南北朝梁朝名将。出身将门,小时候以勇敢著称。后来跟随萧衍(后来梁武帝)起兵,南...

  • 为什么宋武帝刘裕北伐失败?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 北伐失败,刘裕将皇帝梦凌驾于统一河山大业之上,在争权夺利的政治竞争中失败。 100多年来,东晋北伐多次,均以失败告终。离...

  • 贾思勰简介 贾思谢,南北朝北魏杰出农学家
  • 贾思勰(jiǎsīxié),北魏时期,汉族、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六世纪),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西南),曾担任高阳县(今山东临...

  • 陈霸先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武帝陈霸先生
  • 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傲。陈霸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逐渐控制了...

  • 宇文觉简介 宇文泰的儿子于文觉,北周奠基者
  •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字陀罗尼,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人,宇文泰第三子,母亲为北魏孝武帝之妹冯毅公主。...

  • 斛律光简介 咸阳王斛律光生平,南北朝北
  • 斛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北魏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父亲斛律金,曾任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