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是中国古代与异族保持暂时和平的一种方式。历史上也有许多中原妇女以和亲而闻名,历史悠久。名义上,他们都是“公主”,但事实上,皇帝在哪里愿意真正把公主嫁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受苦呢?很多公主在结婚前都是从宫女中挑选出来封的。然而,我们也发现,无论何时,和亲似乎总是嫁给公主,从不嫁给匈奴公主,为什么?
自从汉朝高祖刘邦被困在平城之围,被迫采取和谐政策维持与匈奴的关系以来,仅西汉就有十几位公主嫁给了匈奴。汉朝的和谐政策真的起到了预定的作用吗?匈奴嫁给汉朝公主后,真的不再骚扰汉朝边境了吗?为什么汉朝皇帝从来没有娶过匈奴公主?在我看来,汉朝对匈奴的和谐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个阶段。
[img]504075[/img]
1.第一阶段
从汉高祖刘邦被困在平城之围,他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将一位宗室公主嫁给漠北,试图稳定难以忍受的冒顿单身。这是汉朝第一次与匈奴和睦相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许多公主嫁给了匈奴,目的是组织匈奴骚扰大汉边境。但结果让汉朝非常失望——他们可以说失去了妻子和士兵,当然,亲戚不仅嫁给公主过去那么简单,而且还分发了很多嫁妆。
[img]504076[/img]
但匈奴并不买账,反而看到了汉朝的先进,助长了他们掠夺的欲望。@ 虽然汉初与匈奴有多次亲和力,但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汉朝很无奈。当时匈奴太强了,汉朝没有能力和决心与之抗争。
2.第二阶段
自汉武帝改变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以来,他开始采取主动。在卫青、霍去病等将军长途袭击数千英里驱逐匈奴后,匈奴的实力减弱,导致“漠南没有王庭”。此外,匈奴内部分裂,常年内斗,形成了汉强匈弱的局面。从那时起,汉匈关系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甚至有些匈奴也单独成为汉朝的大臣。
[img]504077[/img]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公元前33年,他进入长安朝圣,要求做汉朝皇帝的女婿,然后昭君出塞。在这种情况下,和蔼可亲是对匈奴的一种安慰,仿佛是皇帝对臣民的一种奖励,自然对汉朝有利。
@ 刘邦、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等皇帝的和亲政策基本上没有起到防御匈奴入侵的作用,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汉武帝主动歼灭敌人数千英里后,和亲政策真正起到了稳定匈奴的作用。同时,汉代不仅与匈奴和亲,还与乌孙、姗姗等西方国家和亲牵制匈奴,达到了“以夷制夷”的效果。
[img]504078[/img]
3.为什么中原皇帝不娶匈奴妇女?
匈奴不能摧毁中原,但生产力低,没有食物,在中原抢劫一些食物。游牧民族都是骑兵,来来去去都很快,但人口很少,部落大多数时候都不团结。他们擅长在平原上驰骋,但不擅长攻击城市。中原的战斗基本上是攻击城市。
中原人一直看不起游牧民族,把游牧民族的地方称为苦寒之地。游牧民族很少洗澡,闻起来很臭。私下里,大多数人不想要这样的女人。他们不懂钢琴、国际象棋、书法和绘画。他们一个字也不知道,还有口臭。然而,游牧民族经常把王子放在中原作为人质。
大多数时候,中原都有很强的战斗力,但中原灭他们是不现实的。他们是寒冷的地方。中原人不想去。他们没有固定的地方,土地广阔,人口稀少。找到他们并不容易。
为什么汉朝皇帝没有娶匈奴公主?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