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代皇帝要出宫巡游,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皇帝必须首先确保他出宫时的安全,衣食住行必须与皇宫保持一致。每次他出宫,他都必须提前几个月安排行程和住宿。乾隆下江南历史上非常有名,乾隆南巡安排最豪华,比康熙下江南夸张得多。难怪乾隆在位的时候,国库都花光了。乾隆下江南的排场有多大?也许真的有些太扩张了,但是皇帝,出门一定要有牌面。
[img]502220[/img]
以第一次南巡为例,乾隆南巡有什么排场?从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十三日到五月初四,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线为:北京、直隶、山东,在江苏清口渡过黄河,开始沿运河南下,穿过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苏州,到达浙江,从嘉兴、石门到杭州,参观西湖名胜,渡过钱塘江至绍兴。回銮时,绕道江宁祭祀明太祖陵,渡长江沿河北上,视察河工后在顺河集登岸,再由陆路经泰安府,回京师圆明园。
似乎预计皇帝会在南巡会上抱怨。甫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立了一个牌坊——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不打扰人,不累人,不毁树,不拆房,沿途有钱的商人家庭出钱,地方政府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允许为此付出代价,从而减免人民的税收。因此,皇帝总能得到当地官员的报告,说人们为此欢呼。
[img]502221[/img]
真正欢呼的是沿途的官员。他们通常很难见到皇帝。现在皇帝来到他的一亩三分地,只是表现出来。他们怎么能错过天赐良机呢?为了取悦皇帝,全国各地的官员绞尽脑汁为皇帝寻找刺激。他们不得不建造土木工程、拆除房屋、征用土地、扩建道路、修复运河、修建宫殿和花园。此外,时间紧迫。在严格的催促和监督下,鸡飞狗跳,人们感到恐慌。
乾隆十四年(1749年)第一次颁布南巡命令后,刚上任一年的两江总督黄廷桂接到办理南巡司机的任务后,极其严格地派地方绅民。一时间,民怨沸腾,群情汹汹,人们给“黄老虎”起了外号。刑部有一个叫蒋勇的员外郎(相当于副司长),他的家乡苏州是南巡的必经之地。因此,他用自己的力量,用30万两白金修建了南巡大道苏州段,亲自督工,昼夜赶工。
康熙帝南巡时,曹雪芹祖父曹寅曾接过四次,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赵嬷嬷之口惊叹官员接过的盛况:“哎哟!好势派,一个人开了四次车,如果不是我们亲眼看到,告诉谁也不相信。别说银子变成了粪土,凭是世界上有的,没有不堆山积海的。可惜四个字都顾不得了!乾隆南巡的排场远高于康熙,其奢华程度可想而知,单从饮食就可见一斑。
[img]502222[/img]
早餐:冰糖炖燕窝一品、燕窝肥鸡锅烧鸡野意热锅一品、通俗银丝一品、羊肉丝一品、蒸鸭烧猪肉存盘一品、孙泥额芬白糕一品、蜂糕一品、竹节卷馒头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盘小菜四品、大菜烫菜一品。
晚餐:莲子火熏鸭一品、火熏葱椒肘一品、肥鸡豆腐一品、蒸肥鸡挂狍子一品、荤素包子一品、枣饼老米面饼一品、象眼棋饼馒头一品、江米酿鸭一品、燕窝炖白菜一品、鸡丝葫芦条一品、酒炖肉一品、春笋炒鸡一品、家常饼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盘小菜四品、花椒酱一品、粳米一品。夜宵:醋滑鸭腰一品,清蒸鹌鹑一品,酸辣羊肠汤一品,蒸鸡蛋样糕一品,泡菜炒春笋一品,四种小菜一品。水,只用以下几种:直隶用京师玉泉山水,山东用济南珍珠泉水,江苏用镇江金山泉水,浙江用杭州虎跑泉水,用收集的荷叶露珠煮茶。
吃不下还得兜着走,两淮盐商捐了一百万两银,两浙商捐了六十万两银,长芦盐商捐了十万两银。
乾隆南巡时的排场有多大?他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