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是一个偏居一角的王朝。它有一个非常有趣甚至奇怪的现象:皇帝不喜欢当天子,只喜欢当太上帝!
南宋的独特现象与中国历史上父子兄弟为王位而残疾的宫廷血案完全不同。这确实是一个独立于封建皇室历史的奇怪现象。
首先是宋高宗赵构,靖康两年(1127年)。年仅20岁的他,在金兵灭亡北宋政权后,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宣布即位,然后定居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延续了赵的宋朝。
1161年,金海陵国王严亮率领军队南下入侵,但在采石中被于云文指挥的宋军击败,使南宋转危为安。然而,赵构所采取的国家政策继续遭到军民的强烈反对。他有意识地难以统治,并开始计划以厌倦政府事务为借口退位。
由于赵构没有孩子,为了退位,他最终选择了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敏(shèn)为了养子,赵敏于1162年正式登记为皇太子。同年6月,赵构宣布退位,将王位传给赵敏,成为皇帝。
[img]501899[/img]
宋高宗赵构,从1127年到1162年退位,当了35年皇帝,他当太上皇的时间也不短。1187年,80岁的赵构才去世,也就是说,赵构又当了25年的太上皇,他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太上皇。
赵敏即位后,他是宋孝宗。他出生于1127年。当他成为皇帝时,他只有35岁,正处于壮年。因此,他即位后,还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斥退秦桧余党,重用抗金士兵,追回岳飞及其子女的官职,依礼重葬。
后来,宋孝宗用著名的抗金将军张军出兵北伐,一度击败金兵,收复灵璧、苏州等地。然而,前将军李显忠和邵宏远不和,被金兵击败,北伐失败。
[img]501900[/img]
1164年,南宋和金兵重新订立了屈辱的“隆兴和议”。根据和议,宋向金被称为侄子皇帝,不再被称为大臣。1187年,80岁的太上皇宋高宗去世,早已失去北伐斗志的宋孝宗60岁。宋高宗的死让他心灰意冷,萌生了像宋高宗一样冥想的想法。
1189年,金世宗死于严永,他21岁的孙子严静即位。根据规定,南宋皇帝应该自称金皇帝的侄子。年过花甲的宋孝宗不想把侄子称为比自己小40多岁的金章宗。他立即把王位禅交给了王子赵敦,成为了皇帝。宋孝宗在位27年,又当了5年皇帝,于1194年去世。
赵敦出生于1147年,42岁时成为宋光宗。他成为皇帝后,更喜欢相信皇后李氏,与宋孝宗太上皇帝疏远。宋孝宗病重,没有去看望他。最后,五年后,1194年,他拒绝参加宋孝宗的葬礼,并被大臣和吴太后弹劾。他拥有宋光宗的次子王赵扩为皇帝,宋光宗被动晋升为太上皇帝。宋光宗在1200年去世后又成为了6年的太上皇帝。
怎么样?从一开始,南宋的三位皇帝就不想当皇帝,只想当太上皇帝。这是否表明南宋的皇帝不想进取,只想享受舒适的生活?
三位开朝皇帝相继禅让,这是哪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