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朱元璋北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国古代就可以称之为大统一的政权,包括秦朝、汉朝、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和清朝。
可以说,除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外,所有朝代都不是由南向北统一的。
秦朝是战国七雄中的秦国,以关中为基地,统一关东国家东部;秦朝被推翻后,刘邦从汉中夺取关中,遵循秦朝的统一轨迹,完成统一,建立汉朝;西晋以中原地位,加上关中、两淮等战略要地,以消耗战争吞并蜀国和吴国;虽然隋唐时期有两个朝代,但它们都位于关中和陇右关闭集团,自北魏时期以来一直存在,与秦汉时期的统一轨迹相似。
[img]501813[/img]
据说中国古代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其实从秦朝到唐朝的历史时期是“得关中者得天下”。
从安史之乱到唐末军阀混战,再到五代十国混战,到北宋,燕云十六州虽然没有收回,但勉强算是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即便如此,北宋也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大辽、西夏、金国的崛起,中国更像是一个三足鼎立的时期。直到蒙古崛起,统一才再次完成。这个时候,距离上一次统一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统一的形式不是从西到东。而是从北到南。
[img]501814[/img]
朱元璋北伐推翻元朝建立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北伐胜利后建立的王朝。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朱迪将首都迁往北京,直接面对敌人。明朝有200多年的和平。然而,到了明末,东北崛起的女真利用明朝国内农民起义,再次入主中原,完成了统一。
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趋势可以以唐朝为分界线。唐朝以前由西向东统一,唐朝以后大部分由北向南统一。
[img]501815[/img]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应该取决于中国的地形环境。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关中地区不仅地形危险,而且形成了俯视东部、撤退、进攻的形式。不可否认,秦始皇、刘邦、杨健、李渊等人都有一定的能力,但他们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敌人都是傻瓜,最终的胜利或多或少与地理因素有关。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争,北方地区,尤其是关中地区,遭受了重创,战略地位不断下降。此时,南北矛盾逐渐上升。借助骑兵的军事优势,北方游牧民族不断打击农业文明,即形成上述“南北政治”。
[img]501816[/img]
由于北方在军事上的优势,南方政权很难完成统一。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国和吴国都组织了几次北伐,但都失败了;东晋时期,祖迪和刘裕都以失败告终;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和梁武帝都组织了北伐,但都没有成功。从五代柴荣到北宋赵光义,再到南宋,他们都以失败告终。
正是如此多的北伐以失败告终,才显示出朱元璋北伐胜利的辉煌。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能赢得北伐呢?
[img]501817[/img]
除了朱元璋的善战,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经济重心的转移。朱元璋北伐时,南方经济在北方爆炸
由于南方经济发展较晚,长期以来一直是古代欠发达地区。例如,先秦时期是一片荒地。汉代司马迁总结全国四大经济区时,江南只是其中之一。直到三国时期,它才逐渐发展起来。自晋朝南渡以来,南方发展迅速。
安史之乱后,北方遭遇战争,大量难民涌入南方,国民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再到靖康,北方彻底沦陷,南方成为国民经济中心,为朱元璋北伐奠定了经济基础。
[img]501818[/img]
另外一方面,明军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军事劣势。
北方游牧民族可以战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的士兵,配备马可以快速战斗,所以,宋朝面对辽河黄金的入侵,显得非常被动,特别是康困难,金骑兵直接从华北平原到北宋开封,使北宋最终灭亡。
到朱元璋北伐时,明军已经开始配备火器,用火器弥补明军和蒙古军之间的差距。朱元璋曾规定,在100名军事家庭中,火器的比例应占10%,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我认为经济重心向南移动,火器的使用,是朱元璋北伐胜利的重要客观因素!
除了朱元璋北伐成功外,除了朱元璋北伐成功外 为什么古代成功的案例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