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高昙盛的造反经历是什么?其实是闹剧

你喜欢高昙盛的故事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开国皇帝,一位是梁武帝小燕,另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小燕篡夺了齐国的政权。晚年,他痴迷于佛教,一次又一次地逃到空门口。他急得大臣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寺庙里赎回皇帝。小燕成了中国古代皇帝中的一朵奇葩。朱元璋年轻时家境贫寒,于是混入空门,混入一碗饭吃。几年后,他抛弃了僧侣的身份,投身于造反事业,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

与小燕和朱元璋相比,还有一个和尚更特别。隋朝末年,杨迪皇帝三征高句丽,挖掘大运河,耗尽了无数民力,世界崩溃。河北省一位名叫高昙生的和尚见机造反,但他没有像朱元璋那样脱离和尚的身份,而是以和尚的身份称帝,建立了佛国年号法轮,以尼姑为皇后。

[img]500939[/img]

高昙盛的造反经历极其简单,大概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突然造反、荒唐定制、无脑灭绝。

公元618年,隋朝走到了尽头。李密、李渊、王世充等人磨刀霍霍。在涿县怀戎县(今河北省涿鹿市县),高昙生也看到了造反创业的“风口”。

这一天,怀戎县举行了一场大型祭祀活动,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看,县长和守将都在祭祀现场。这时,高昙生突然带领50人突然闯入,杀死了县长和守将。现场一度极其混乱,人们想逃跑。高昙生把人民逼回来后,开始“洗脑”人民:宣传“末世论”,声称自己是弥勒佛的转世,想在世界上建立佛教,让每一个信徒都能摆脱灾难,在佛教净土上过上幸福的生活。

占领县城后,高昙生自称“大乘皇帝”,国名为“佛”,立尼姑静静宣为皇后。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前所未有。

《旧唐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五》记载:怀荣沙门有高昙盛的人。由于县长设斋,士女大集,昙盛与50名僧徒反对,杀害了县长和镇将,自称是大乘皇帝,立尼静宣布为耶输皇后,建元为法轮。

为了扩大实力,高昙盛决定在东部渔阳县招募一支义军,并将其首领高开道封为齐王。高开道手中约有数万人,是一支实力雄厚的义军,实力远胜于高昙盛。接到高昙盛的招降令,高开道也没有反对,而是带领主力西进,“归降”高昙盛。但三个月后,当高开道发现高昙盛的细节时,趁高昙盛没有防备,突袭怀戎县,轻松击败高昙盛的军队,杀死高昙盛。

一场闹剧,没有波浪,结束了。

[img]500940[/img]

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到隋朝,佛教中的人们还没有公开举旗造反,甚至敢于称帝。高的举动可以说是和尚的第一反。那么,为什么高敢举旗造反呢?目前尚不清楚高的具体想法,但通过分析时代背景,可以揭开真相。

佛教不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它进入中国几百年后影响力不大。然而,随着三国乱世和五国乱世的爆发,乱世人民的心需要安慰和希望,因此佛教在中国开始繁荣。在南北朝迎来了一个高峰。所谓“南朝480座寺庙,多少建筑在烟雨中”,是佛教繁荣的见证。

由于佛教的繁荣严重影响了国家统治,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包括弥勒佛在内的北方佛教宗派一度衰落。

隋朝建立后,隋朝文帝和杨迪皇帝的第二代皇帝得到了大力支持,因此佛教在北方再次繁荣起来。所谓的“隋朝禅宗,解释像法”可以得到解释者的喜悦和赞扬的证据。特别是杨迪皇帝,儒家作品中无耻的暴君,在佛教界几乎没有批评,甚至曲意维护。原因是杨迪皇帝在佛教推广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一度衰落的佛教再次繁荣,甚至偏远贫困的怀荣县也繁荣了佛教。

[img]500941[/img]

据《旧唐书》记载,怀荣县令应举办与佛教有关的活动,具有惊人的影响力,达到了县长主持和“士女大集”的程度,说明信徒众多。杨迪皇帝的崇拜和地方官员的欢迎使佛教兴旺发达,这可能给了佛教雄心勃勃的家高昙生一种错觉,认为只要他振起双臂,他就能聚集在一起,建立一个真正的政治教育统一佛教。

另一个历史背景是,杨迪皇帝三征高句丽的兵力集合点在涿县,怀荣县是涿县下面的一个县,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兵祸。而且当时也受到瘟疫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军队损失。史书记载“死者枕头,臭路”。

简而言之,怀荣县的情况可能是:第一,杨迪皇帝聚集在怀荣县,我尊重佛教,甚至与僧侣一起参军,使涿县佛教更加繁荣。第二,他遭受了军事灾难和瘟疫,生死无常,导致更多的佛教信徒。在高看来,这是叛乱成功的基础。

涿郡是大城市,防守严密,怀戎是小城镇,防守松懈,高昙晟举旗造反。然而,高昙晟不知道的是,与欧洲不同的是,至少从周朝开始,中国就一直是一个世俗的国家,基本上摆脱了神权或宗教对世俗皇权的制约。宗教安抚人心是可以的。造反时,可能有一群信徒支持,但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打着宗教旗号造反的人从未成功过。

[img]500942[/img]

高昙盛的奇葩经历也许鲜为人知,但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演义人物高谈圣,人气稍高一些。《说唐》、《大唐秦王的话》等小说和评书中的高谈圣,原本是相州的刺史,深受百姓喜爱,拒绝与老板同流合污,不惜得罪老板麻叔谋。因此,人们支持他为白皇王,高举义旗反隋,成为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隋朝灭亡后,李世民攻打王世充,高谈圣率军救援,被罗成一枪挑在马下,护送长安的路上被烧死。

真实历史上的高昙盛,奇葩,造反如闹剧。演义小说中的高谈圣,正直高尚,为人民请命造反。看,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恶人可以变成好人,恶人可以变成恶人,乌鸦可以变成凤凰,奇葩可以变成严肃。


高昙盛的造反经历是什么?其实是闹剧高昙盛的造反经历是什么?其实是闹剧

,

  • 隋末悍将刘黑凯:窦建德的悍将多次击败唐军
  • 刘黑闼(?-623年,北州漳南县(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唐初割据势力。小时候和窦建德做朋友。隋末,郝孝德参加瓦岗军,李密败...

  • 为什么隋末李密失去了天下霸权?他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决定?
  • 当年3月,隋河南大使裴仁基及其子裴行燕率众在虎牢关投降瓦岗军。随后,隋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也率部投降,隋淮阳太守赵...

  • 隋末梁王萧铣简介:梁皇室后裔在唐朝战败后被杀
  • 萧铣(583-621年),西梁宣帝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西梁靖帝萧聪堂侄,隋末唐初地方割据势力首领。 ...

  • 隋末重臣屈突通:被认为是评价王世充的头号功臣
  • 屈突通(557-628年11月20日),复姓屈突,鲜卑名坦豆拔,原籍昌黎县徒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先人是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

  • 隋末奇葩反王高昙盛:僧人出身以[佛]为国号
  • 高昙晟(?-隋末唐初怀戎(今河北涿鹿西南)僧人618年)。618年,名乘县令设斋,聚集近50名僧侣杀害县令和镇守军将,自封大乘皇帝...

  • 古代和尚完全没有欲望吗?有人偷偷做这种事?
  • 说到和尚这个词,我们必须首先想到的是《西游记》中的唐三藏。他是佛教弟子,可以说是我们认识的最早的和尚。作为一个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