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557-628年11月20日),复姓屈突,鲜卑名坦豆拔,原籍昌黎县徒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先人是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随后北魏皇室迁居洛阳。祖父屈突庆尚,北魏黄门侍郎,北周邑川公,父亲屈突长卿,北周开府仪同三司,琼州刺史。屈突通禀忠毅,善骑射。隋朝成立后,任左卫府司马,袭击爵邑川公,起家为北周司卫都中士。迁任左勋卫车骑将军。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三月,屈突通任亲卫大都督。隋文帝派他到凉州检查牧羊人,发现了2万匹私马。隋文帝愤怒地杀死了马政主管的监督员。屈突通说他为马杀人不仁政。他愿意死,以为1500人被杀。当时流行的话说:“我宁愿吃三年艾,也不愿看到屈突盖;我宁愿吃三年葱,也不愿看到屈突通。”屈突通执法严格,弟弟屈突盖和他一样。
仁寿四年后,隋文帝去世,杨迪皇帝杨光即位,授予身体将军和正议医生。大业七年后,他跟随杨光征服高句丽,晋升为右光禄医生和左候卫将军。大业十一年后,杨迪南巡江都,授予左光禄医生、右晓、左候二卫将军,任命守护都城长安。
[img]120680[/img]
唐高祖起兵,屈突通为隋朝守山西永济,兵败被俘,后归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武德元年(618年)浅水原之战,大败薛仁高,诸将争夺珠宝,他别无选择。唐高祖对屈突通说:“公清正奉国,自始至终,名不虚也。平定王世充,屈突通论功第一,加授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武德九年,除刑部尚书外,后转工部尚书,不久就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
贞观初年(627年)废除陕东道大行台后,授予持节十一州军事、洛州都督600户,进入左光禄大夫。贞观2年10月19日(公历628年11月20日)在洛州官舍病故,年72日。同年11月28日葬于洛州河南县千金乡玄明里北芒山。唐太宗痛惜不已,追赠尚书右仆射,死于忠诚。十七年(643),诏书图形在凌烟阁。23年(649),与房玄龄配合太宗寺庙。唐高宗永徽五年(654),重赠司空。世子屈突寿袭爵。屈突通少子屈突诠释到颍州刺史。屈突仲翔是屈突诠释的儿子,神龙中也是颍州刺史。
隋末重臣屈突通:被认为是评价王世充的头号功臣